第241章大明宮(1 / 3)

第241章大明宮

李察仔細的翻閱了天堂島的發展報告,在最後批閱了意見;

立足本身資源優勢,發展特色農牧產業,方為長久之道。

擱下筆,他想了想;

天堂島(新幾內亞島)是個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世界上最大的銅礦就在該島,而且擁有豐富的石油,煤炭,鐵,金銀等礦藏,是一座十足的資源寶庫。

可惜李察隻是知道這座島上有世界最大的銅礦,但並不知道具體位置,更不了解相關情況,想開金手指也沒轍。

當前除了幾座小煤礦和鐵礦,其他的資源都沒有勘測出來,隻能等待今後由專家組成的的地理勘測隊發現了。

批閱完奏折,李察站起身來向前走了十幾步,來到臨水樓閣前,將目光投向煙波浩渺的湖麵。

環“太液池”周邊,是連綿不斷的宮殿樓閣建築,錯落有致,金色的大殿倒映在水麵上,與蒼天古木和精心打造的假山交相輝映,湖光山色美麗極了。

再過兩個多月

大明宮正南門“丹鳳門”及其附屬建築,以三大殿為首的正宮建築都將陸續建成,進入工程收尾階段。

宮城外的東西兩側分別駐有王室親衛禁軍,北門夾城內設立了王室主衛禁軍的指揮機關~“北衙”。

“北衙”之稱呼,沿襲了1200多年前的唐時傳統,更彰顯了大唐王室的傳承和曆史積蘊,在北美重現唐時輝煌。

整個正殿宮域可分為前朝和內庭兩部分,前朝以朝會為主,大唐王國每月舉行一次大朝會。

大朝會順應時代的變化內容不討論朝政,以國王表彰和封賞軍政及社會各屆表現傑出人士,祭與祀活動和欣賞宮廷舞樂為主。

內庭以國王居住和召開禦前問對,每周內閣兩次奏對,彙報國內外大事小情,聽取旨意,處理政務為主。

順應時代發展

內庭逐漸成為處理朝政的主要場所,目前由於建築尚未完工,國王暫居於普渡島的臨水別宮內,這裏因此也成為大唐王國處理朝政要務的中心。

丹鳳門是大明宮的正門南門,門前是寬達248米寬的丹鳳門大街,丹鳳門以北依次是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蓬萊殿、含涼殿、玄武殿等組成的南北中軸線,宮內的其他建築,也大都沿著這條軸線分布。

大明宮自丹鳳門有含元殿,再北為紫宸殿,南北相遝,三座建築都建於山崗之上。

山崗是由開挖的建築廢土堆積而成,前朝區占據龍首山的最高端,含元殿為正殿,整個三大殿區氣勢宏偉,彰顯出一個新興皇朝的非凡氣象。

經曆六載建設

大明宮主殿和東宮陸續建成,尚餘西宮和後宮依然在建設中,預計還有數年才能陸續建成,這個暫時就無關緊要了。

如今大唐王室國王,王後,嬪妃子女及王宮侍女共約千餘人,居住在東宮裏綽綽有餘,每一個王妃侍妾都有單獨的宮殿庭院。.伍2⓪.С○м҈

再加上現在的王子公主們年齡尚幼,還遠沒到可以單獨居住的時候,對西宮居所的需求不大,可以緩幾年再說。

負手站在臨水平台上,李察有些神情寂寥,他並不喜歡久居深宮的感覺,建造大明宮隻是為了王朝的門麵,作為一個昌盛王朝的標誌性符號而建設,而並不是需求。

這個占地千頃的宮殿實在太大了,以正南的丹鳳門為主向兩側延伸,各種角樓,宮門建築達到24座,都是飛簷鬥拱的唐式宮殿建築風格。

大唐王室禁衛軍為此擴大規模,達到4000餘人,分為前後左右四軍,各有一位領侍衛內大臣統禦。

“啟稟陛下,內閣首相顧言勳爵大人率一眾幕僚求見。”

“宣。”

“微臣領旨。”

今天是每周兩次例行內閣覲見陛下,也就是例行的“小朝會”,諸多懸而未決的國內外軍政大事,基本上都在小朝會上做出決策,頒布政令實施。

王室秘書處長柳賢君神情恭敬的在前麵引導,國王李察大踏步的走進行宮正殿時,內閣總理大臣顧言及一眾內閣幕僚大臣早已經恭候在此,依禮覲見陛下。

待坐定後

本著先國際後國內的原則,由交通部大臣黃元甲率先詳述了當前國際大勢,大致如下;

1855年1~10月,世界各地戰亂頻繁,從年頭打到年尾,可以說是動蕩不安的一年。

東方神洲

1855年初,太平天國石達開部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湘軍水師潰不成軍,統帥曾國藩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西線軍事陷於全線糜爛。

同年秋天,石達開又揮師江西,四個月連下七府四十七縣,由於他軍紀嚴明,施政務實,愛護百姓,求賢若渴,江西人民爭相擁戴。

許多原本對太平天國不友好的地主階層讀書人也轉而支持太平軍,隊伍很快從一萬多人擴充到十萬餘眾,對手哀歎“民心全變,大勢已去”。

此後石達開分兵三路,全線反擊。

太平軍第三度攻克武昌,湖北高官江兩岸大部為太平軍所得,清軍步步敗退。

鹹豐五年(1855)正月至四月,太平軍林鳳祥、李開芳所部先後為清軍所敗,整個太平天國北伐遂以失敗告終。

鹹豐五年(1855)秋,各路撚軍會盟於安徽蒙城雉河集,公推張樂行為盟主,從此,撚軍由分散漸趨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