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都把新舊兩位總統的公開矛盾當成笑話看,這種戲碼可不多見,若沒有別的爆款熱點新聞出現,足夠歐美上流社會將這個愉快的話題持續到聖誕節。
幸災樂禍的英國《泰晤士報》將其稱為;“美國前後二任總統撕下彬彬有禮的紳士麵具,是迄今為止最高級別的公開對罵……”
大唐王國《洛杉磯時報》也公開報道了這一消息,鑒於唐美兩國作為北美地區公開的戰略競爭對手,兩國間的外交關係尚未正常化,因此帶有明顯的批評調門。
報道稱;
“現任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和即將上任的新總統詹姆斯-布坎南先生,用粗俗的俚語問候對方家人,顯然在引領一股奇怪的低俗風潮。
這將進一步加深歐洲人對北美牛仔粗俗野蠻的印象,這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改變,不能不說是一個北美國家的悲哀。
總統作為國家最高政治領導人,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和尊嚴,這種反麵的表率作用,讓人們不禁要問一聲;美國牛仔到底怎麼了?”
別人看的是熱鬧,李察卻從中察覺到一絲別樣的味道。
詹姆斯-布坎南如此迫切的伸手政、軍兩界事務,到底想幹什麼?
從此人參與總統競選發表的公開政治主張可以看出,詹姆斯-布坎南是個激進的白人擴張主義者,對美利堅的天賦使命有著迷一般的迷戀。
他多次宣揚一旦上台後,將會不惜手段重塑美利堅的榮光,拿回北方六州立地,對外政策展現出積極強硬的立場。
而這番強硬言論,贏得了相當多美國民眾的擁護,也讓他獲得了更廣泛的支持,從而以較大優勢擊敗總統競選對手,獲任美國第16屆總統。
總而言之,這是個危險分子。
詹姆斯-布坎南之所以在原本美國曆史上籍籍無名,是因為美國前任總統已經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該擴張的領土全都囊括下來,沒他什麼事兒了。
繼續擴張下去,要麼就是把墨西哥徹底滅了,要麼就是北上入侵加拿大,掀起第2次英美戰爭。
在剛剛結束的歐洲克裏米亞戰爭中,英國率領著法國,唐國,奧斯曼帝國和撒丁王國組成的聯軍,狠狠教訓了傲慢的西伯利亞熊,展現了鐵腕手段。
這應該是促使美國政策轉變,身段變得更柔軟的直接原因之一,但絕不是全部。
英美《波特蘭貿易條約》的簽署,就是這一政策轉變的鮮明例證,美方在各方麵都做出了大幅度妥協,包括一直堅持的工業產品高關稅,都有程度不同的削減,體現了美方政府的政策改變。
這些是表麵能夠收集到的北美地區動向,再結合當今美國政壇這場鬧劇,讓李察咂摸出了不一樣的異味兒……
英國在贏得歐洲克裏米亞戰爭勝利後,國家威望大漲,進一步鞏固了其“歐洲仲裁者”地位,一時間風頭無兩,步入維多利亞最輝煌時代。
但真要講英國對北美的影響力,其實也就那麼回事兒。
美國南北紛爭由來已久,英國在裏麵攪東攪西已經不是什麼秘密,而是世所皆知的公開消息,傲慢的英國人對此也不加掩飾。
以北方為主的美聯邦上層對倫敦那真是各種吐槽和怨恨,唯獨沒有懼怕,從獨立戰爭再到“門羅政策”,再到如今美國政府的各種表現,足以說明這一點。
既然如此的話
英美雙方簽署《紐波特貿易條約》,美方在條約中做出了實質性的退讓,滿足了英國主張的自由貿易大多數要求,這是為什麼呢?
李察反複思量後,得出的答桉讓他也感到吃驚。
除了英國在歐洲威望大漲以外,恐怕還有其他的原因吧?
以他能夠想象到的隻有兩個重大問題,一個是美南北方矛盾,第二個就是唐美兩國間地區爭霸,除此以外就沒有別的了。
別看美國現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與即將上任新總統詹姆斯-布坎南鬥得不可開交,很多難聽的詞彙都說了出來,仿佛勢不兩立的仇人一樣。m.X520xs.Com
但實際上二者同屬於民主黨,詹姆斯-布坎南在黨內競選中擊敗了現總統獲得提名,延續了一貫的強硬作風,也打碎了富蘭克林-皮爾斯總統連任的美夢,這僅屬於兩名政治人物間的個人恩怨。
從民主黨和國家利益來看,《紐波特貿易條約》的簽署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代表著民主黨內已經取得普遍共識;
必須要為即將發起的戰略大行動取得英國諒解,促成合作,幾乎已經是呼之欲出的答桉了。
民主黨內的普遍支持,而這正是詹姆斯-布坎南在贏得大選勝利後,肆無忌憚地插手軍政兩界事務的充足底氣,結果卻被狠狠的打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