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城市排位競爭白熱化(1 / 2)

相較於北方以芝加哥~底特律為首的五大湖工業區發展蓬勃興旺,南方形成了以墨西哥城為中心的輕工業和食品加工業,當地出產的龍舌蘭酒和朗姆酒非常有名。

在帝國贏得北美戰爭勝利,打通了經五大湖和北美東海岸港口向歐洲出口的通道以後,位於中美洲的巴拿馬轉運貿易中心地位便顯著降低。

北美戰爭後

簽署了北美統一市場條約,美利堅合眾國(北方)和美利堅聯盟國(南方)先後開通了跨國鐵路運輸業務,整個北美鐵路網連接成一片暢通無阻,極大的便利了貨物和人員運輸。

歐洲前往大唐帝國的移民不再需要通過巴拿馬中轉,乘坐鐵路列車就可以方便的抵達帝國各省。

大唐帝國前往歐洲留學或者經商,也不再需要千裏迢迢地南下中美洲巴拿馬,而是直接通過鐵路抵達北美東海岸港口即可,省時又省力,更節省了大筆費用。

經此地轉口向歐洲出口的貨物和往來人員劇減了八成之多,這對巴拿馬城發展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1859年巴拿馬城最鼎盛時期,城市人口高達63.4萬人,其中一多半從事轉口貿易行當,大大小小貿易商行多達一千三百餘家,在隨後的幾年裏陷入大規模的倒閉潮。

至1865年初

巴拿馬城尚在經營的貿易商行隻剩下200餘家,大多是擁有港口碼頭倉庫,有實力經營水路和鐵路聯運的個中翹楚,才能在殘酷的商業競爭中存活下來。

如今巴拿馬城尚存的大宗轉運貨物隻有煤油和蔗糖,煤油大多是轉運至加勒比海沿岸各國,來自夏威夷的蔗糖依然通過巴拿馬港口轉運歐洲。

隨著港口貿易的迅速衰敗下來,巴拿馬城的人口罕見的出現下降,部分在轉口貿易中賺到第1桶金的華裔商人,帶著家卷前往哥斯達黎加省,海峽省或者鎮南省購買莊園土地,過上了較為安穩莊園主生活。

也有少部分激進華商前往古巴投資蔗糖種植園,背靠著實力強大的大唐帝國,至少在整個美洲地區,可沒有人敢於欺負華商。

到了1865年初,巴拿馬城人口下降到54.9萬人,流失了接近十萬城市人口,是整個帝國唯一人口下降的城市。

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和第四大城市墨西哥城加入帝國版圖中,使得大唐帝國經濟版圖分布更加均衡,不再偏重於北美西海岸長安,洛杉磯,賽勒姆,波特蘭,西雅圖一線城市,而是呈現出南部,北部,中部和西海岸沿海係列大都市均勻分布的格局。

各有側重,潛力更大,未來發展前景喜人。

排行帝國第六大城市的桃園市,就是位於科羅拉多高原上,連接南北重要的百萬人口大都市芝加哥和墨西哥城的核心樞紐城市。

這也是一座工業門類較為全麵,發展底蘊深厚的中部大城市,更是帝國中部鐵路交通運輸樞紐,起到了連接南北東西的重要作用。

….大唐帝國境內跨越落基山脈的“內華達鐵路”,如今已成為縱貫北美東西大陸橋的一部分,鐵路西部站源於長安,經鹽湖城進入崇山峻嶺中的洛基山脈,向東延伸至桃園市,鳳凰市等中部重要城市。

然後一路向東繼續延伸至堪薩斯城,繼續向東一直抵達帝國邊界的印第安納省路易斯維爾市,從這裏接入美利堅合眾國四通八達的鐵路網。

向東可以抵達紐約,費城和華盛頓,向東北可以抵達俄亥俄州首府克裏夫蘭,向東南可以抵達美利堅聯盟國首都裏士滿,南部大西洋港口城市查爾斯頓,向南直通邁阿密。

北美經濟一體化協議簽署之後,促成了北美鐵路運輸大通道的徹底貫通。

大唐帝國鐵路網與美利堅合眾國和美利堅聯盟國無縫連接,形成了當今世界上最發達,最密集也是最繁榮的鐵路運輸網絡,帶來了無盡滾滾財源。

南部巴拿馬城的衰落,造就了北美中部大城市桃園的崛起,作為大唐帝國中部鐵路樞紐城市,桃園市在北美戰爭後迎來了飛速崛起的契機。

其人口從原本1858年的67.1萬人暴增到1864年107.22萬人,華麗的邁過了百萬人口大都市的台階,並且繼續呈現出百業興旺,高速增長的態勢。

無數工業品,農業品和特產經過鐵路運輸,通暢的抵達北美各地甚至歐洲,距離桃園山穀16公裏的火車站已經發展成為帝國最大型的火車編組站,擁有26條鐵路軌道。

除了直達列車,南來北往的貨運列車在這裏都需要經過重新編組,桃園山穀外的新城區因此蓬勃發展起來。資本瘋狂湧入,一棟棟高樓拔地而起,土地價格因此打了滾一樣的暴漲了10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