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洛陽城變(2 / 2)

而晉陽王家還僅僅是王氏的一個支脈,如今的主家乃是祁縣王氏,也就是王允所在的家族。

閑話少說,就說眾大臣商議以後,紛紛開始執行計劃,今天東城著火,明天西城騷動,總之沒有一刻安定。

李傕坐鎮洛陽,本就壓力很大,如此一來,實在無法忍受,隻好快馬飛報虎牢。

李儒分析道:“嶽父大人,此必是朝中有人蠢蠢欲動,欲趁火打劫。”

董卓痛心疾首:“我自認對他們足夠仁慈,為何,為何總是想叛我。想漢靈帝在時,他們這些清流皆被棄之不用,是我賞識他們,才給了他們機會,真是一幫忘恩負義之徒,實在該殺。”

原來,董卓自進京之後,也確實是想把國事辦好,為此也做了極大的努力。

比如為遭受“黨錮之禍”的人平反,委以重用,這難道不是該被讚揚的好事嗎?

他董卓的親信將領,一個個鞍前馬後,卻沒有一個得到提拔的,最大的也就是做到了中郎將的位置。

可那些所謂的“清流”,比如何顧、陳紀、韓融、韓馥、劉岱、鄭泰、伍瓊……

他董卓都可以列出一個長長的名單,這些人幾乎都是當初被漢靈帝壓製而不得誌之人,全是他董卓的提攜,才有了做到刺史、太守的機會。

可結果呢,全他媽背叛了,此時的董卓無疑有些迷茫了,這人心究竟是咋回事呢。

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恨死我。

我以赤城待人,卻總是被人所害。你們這些士族不是最講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士為知己者死等等這些嗎?

為何老夫提拔了你們,可卻沒有一個向老夫效忠的?

思索萬千,迷茫之中閃爍著一點光亮。

董卓似乎有些明白了為何漢靈帝會如此痛恨這些所謂的士族“清流”,寧可相信太監,也不願意啟用這些人。

隻怕漢靈帝早就知道這些人都是什麼德性,披著仁義外皮的餓狼,自私自利,還不要臉。

李儒沉默了一會。

“嶽父大人,如今我們還是得想辦法才是,我懷疑他們敢這麼鬧,必然是有外應才是。”

董卓一驚:“你是說袁紹派人繞過了虎牢關?”

李儒看著洛陽周邊的地圖,半晌之後,猛的一驚。

“嶽父大人,我忽略了一點。”

說著手指在黃河上一指。

“如今我們將河內、河東交給了呂布,可呂布現在還沒有去取河內。若是聯軍從河內悄然渡河,可直奔洛陽。”

董卓大驚,如此還真有可能。

“那,那該如何是好?”

李儒銀牙一咬,終於下定決心。

“嶽父大人,洛陽乃四戰之地,需要防守的關口太多,稍不注意就會被人所趁。”

“不如遷都長安,長安有函穀關、潼關之險。隻需守住二關,則可無憂矣。”

“昔者大秦,漢之高祖皆是因此而成就霸業,嶽父何不效仿先賢,駐二關而雄視天下,待得天下有變,兵出函穀,逐步掃平天下。”

。您提供大神孟回千古的無雙戰神之我為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