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民族大融合(1 / 2)

“陛下聖明!”

戲忠及其他文武異口同聲地奉承了一句。

得到郭嘉及朝臣的肯定,呂布心裏小小得意了一下,然後朝張寧問道:“如今各國的俘虜如何了?”

張寧拿出襄平之戰的記錄,說道:

“襄平之戰,聯軍共投入兵力五十五萬人,其中高句麗二十萬人、夫餘十五萬人、沮沃五萬人、婁挹五萬人、濊貊與三韓聯軍十萬人。”

“戰後獲得聯軍俘虜四十一萬人,其中高句麗十七萬人、夫餘十二萬人、沮沃二萬人、婁挹三萬人、濊貊與三韓聯軍七萬人。”

“經過篩查挑選,從中選出了三十萬符合條件的俘虜編入了域外軍團,其中高句麗十五萬人、夫餘十萬人、濊貊與三韓聯軍五萬人。”

“至於沮沃與婁挹,由於過於原始,很難聽從號令,而且各國軍隊大多說著各國的語言,軍令很難達到統一。”

呂布微微皺眉,這還真是一個大問題,他一直沒有想到的問題,最初他是想把這些俘虜收編為一個域外軍團,然後攻打高句麗的時候,當做炮灰去消耗一番的。

可是如今高句麗戰爭結束,至於其他各國,與大秦尚未完全接壤,暫時也就放過了他們。

如此一來,域外軍團的作用也就不大了,可是如果不留著的話,直接解散也不是個辦法啊。

“陛下,可記得當年大將軍在雲州的所作所為?”戲忠突然說道。

呂布怔了幾秒,然後問道:“誌才是說當年龍族化的過程?”

戲忠點了點頭,然後說道:“陛下,自古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與其考慮如何與各族和平相處,不如直接進行民族大融合,日後沒有其他民族之說,隻有華夏族這麼一個稱呼,徹底地將國內所有的民族都融入華夏族內。”

田豐也開口讚成:“陛下,如今離當年龍族化已經過去了數年,成效斐然,現今軍中可還有匈奴、鮮卑、烏丸的說法?早就與我族徹底融合了。故而誌才所言,完全可行,推行民族大融合,勢在必行。”

沮授鄭重說道:“陛下,當年始皇帝一統華夏之後,頒布了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等等各項製度,何也?蓋因各國製度不同,難以交流,不同的文化、語言、製度、標準都會導致國家出現分列的可能和跡象,必須進行統一。”

郭嘉也插了一嘴:“陛下,各國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可能一時難以改變,但是我大秦可以先頒布統一標準,讓各地逐步地按照國家標準來進行執行,言同語、書同文、車同軌、錢同幣、統一各項度量衡,先以法律的形式進行規定,然後逐步改變。”

呂布聽著四位軍師的話語,微微眯了眯眼睛,回想著數千年來曆史上的各種改革和變化,想看看有沒有可以借鑒的地方。

想想如今大秦境內的各民族的確是有夠混亂的,一個羌族就有數十個不同的民族,各民族的信仰和文化都不大相同。

若信仰多了,人心就亂了;可若信仰少了,思想就固化了,這是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