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平定交州(2 / 2)

哀牢國鼎盛時期疆域遼闊,國土麵積大約138萬平方公裏,東起哀牢山脈,西至緬北敏金山,南達西雙版納南鏡,北達喜馬拉雅山南麓。

公元69年,當時的哀牢國王柳貌率整個國家歸附於東漢,漢王朝因勢利導,將郡縣推廣至哀牢,設為永昌郡,且為柳貌舉行宮廷大典,授\\\"哀牢王章\\\"。哀牢國也正式加入了華夏的行列。

公元77年哀牢王不堪忍受漢朝的壓迫,起兵反漢,但很快被漢帝國擊敗,哀牢王被殺,其哀牢國的殘餘勢力西遷,另組為聯盟國家\\\"撣國\\\"。

當時的撣國,崛起極為艱難,其南部的驟國不斷地對撣國進行侵擾,而在撣國東北部則是有著更加強大的漢帝國,受到兩麵夾擊的撣國,隻能在夾縫之中勉強度日。

公元97年,撣國國王雍由調派遣使臣經永昌郡到洛陽出使東漢帝國,贈送撣國出產的珍寶,漢和帝劉肇回贈了金印和紫綬帶,同去的部落頭人也得到漢和帝贈予的印、綬和錢帛。

公元120年,雍由調又派遣使臣及龐大的雜技團出使漢帝國。

公元131年,雍由調再次派遣使團經日南郡出使漢帝國,並向漢帝國贈送了撣國的大象。

撣國與漢帝國建立外交關係後,不僅解除了漢帝國的軍事威脅,還得到漢帝國的支持,撣國民眾與漢帝國境內的族人來往頻繁,雙方使臣也頻繁互訪,撣國吸取了漢帝國的先進文化,引進漢帝國的曆法,農業生產得到提高,民眾開始富足,軍事也得到加強,終於抵抗住了南麵驟國的進攻。

然而好景不長,自大漢帝國遭遇黃巾之亂之後,國勢日衰,之後群雄並起,擁兵自重,招賢納士,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

大漢王朝混亂不堪,與撣國接壤的永昌郡名存實亡,永昌郡治下的各部族紛紛自立,開始威脅到撣國的安寧。

撣國失去漢帝國的軍事支持,南麵的驟國開始大規模向北用兵,直接占領撣國尊莫、東帕一帶的領土,並繼續向北擴張,撣國已經岌岌可危。

撣國瑪展王無計可施,隻能被動防禦。

呂布在收到趙雲傳來的消息之後,立馬查看了關於撣國的消息。

最終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撣國本就是漢帝國的附庸,那也就是華夏的地盤,也就是大秦帝國的地盤,是大秦帝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絕不能讓於他人之手,必須收回來。

同時,驟國進攻撣國,公然挑釁大秦帝國的威嚴,必須予以懲戒。

於是呂布立刻批準了趙雲出兵撣國的計劃,並且還額外要求出兵驟國,打掉驟國的囂張氣焰。

與此同時,張遼帶領海軍已經拿下了菲律賓島以及馬來西亞群島等地區。

這些地區大多都是一些蠻族部落,別說與秦軍的步槍火炮抗衡了,就算是原先的刀槍弓箭也不是這些野蠻人能夠相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