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博學的老教師(1 / 2)

續不上的夢,找不回的情。

在304教室內,醒來之後,梁亦夢看著旁邊不知道什麼時候坐到旁邊的楊舒易。

剛才,就是他的提醒,自己才不會錯過點名。

“謝謝。”

道謝之後,她看向黑板,開始聽著老師的開場白。

咚咚的寫字聲音出現,這位老師的年紀有些大,是一位老教師了。

就在梁亦夢沒注意的時候,老教師就已經講課了,黑板上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多出了“期待”這兩個字。

她坐的這個位置太過於靠左,但好在陽光還不算太過於耀眼,不至於讓黑板反光。

此時,老教師說道:

“人類是群居的,認同感無時無刻都在發生,最簡單的,今天早上,沒有人遲到,你們提前過來,就是想讓我認同你們,

而我回應了你們的期待,所以,現在你們的內心中應該是激動的,好好感受一下現在內心的感覺,記住這個感覺...”

老教師講課很喜歡“引經據典”,從古代史中的例子“孔融讓梨”中兄弟之情中,解剖背後的行為含義。

還有“王陽明心學”的“知行合一”。

甚至在近代曆史中,說到了家國的情感。

讓心理一班的學生聽的如癡如醉,會讓很多人就算大學畢業了,還記得今天別開生麵的課。

也讓梁亦夢第一次意識到,原來講課還可以這樣講...

心理學,是一門複雜的學科,是因為社會壓力變大,導致不少年輕人中,背負過大壓力導致心理出現問題。

這個問題,讓社會得到重視,而係統性設立的學科。

就像是她在中學時期,學校內是沒有“心理學”這種課程了。

現在很多人的內心都有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如:厭世、自卑、怕生、孤僻、驕橫之類...

社會病了,在社會中生活的人們也病了。

所以需要這些心理醫生去開導她們。

隻不過,開導多了,見過太多的心理問題,要是沒有一顆強大的內心,會讓心理老師懷疑世界。

導致自身的心理出現問題。

往往這個時候,他們是沒有辦法自己去開導自己的。

這節課,梁亦夢聽完了。

叫做“回應期待”。

其中的一個例子讓她印象深刻。

是指在學校的時候,一直孤僻的差生,在某一天得到老師的鼓勵之後,一舉成為老師鼓勵的樣子。

這叫做回應期待。

一開始,我們回應期待,在得到正反饋之後,就更加努力。

之後,會成為期待中的樣子,也期待自己成為那樣的人。

最後,開始思考,真正想成為是什麼人,開始不在以回應他人期待而進行自己的人生,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路。

可惜,最後的一中,史上達到的寥寥無幾。

能達到,並更進一步的,隻有“王陽明”了,而他,也靠著這更進一步的路,成為了聖人。

——

老教師的課結束了,但他還沒有離開,他說道:

“你們有不理解的,可以私下找我,隻要我還在學校內,沒有出去講課,你們都可以找我。”

這話引的幾人驚呼,有人詢問道:

“老師,你還在外麵講課啊。”

“嗯。”

老教師沒有多解釋,看了眼學生後,注意到了梁亦夢,然後點點頭就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