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蘑菇很快長了出來。
利用菌體培植大量菌菇母種,是三人最主要的工作。
也是菌菇能否在避難基地成功大量種植的關鍵,他們每天泡在工作間裏忙碌。
他們仨曾提議過開拓地窖種植以防天氣突變,但育苗中心認為目前天氣狀況良好,不用擔心。
地麵種植都還沒有出理想成果,耗費精力去搞地窖,他們認為沒必要。
意料之中沒那麼容易接納建議,樊琳也沒什麼好失望的。
三人隻要把菌種大批量培植出來,種到大棚,提升成功率就可以回家了。
“你們整天就兩點一線,今天我有空,要不要我帶你們逛逛避難基地?”今天褚翊龍給他們帶了飯菜還有湯過來。
辣椒炒臘肉,醋溜白菜,黃豆苦瓜湯,都是現在八棟都有的食材,樊媽的手藝。
吃了好幾天稀的,又能吃上一頓幹的,三人都胃口大開。
聽到褚翊龍說要帶他們轉轉,兩位老人倒是有興趣。
他們還真沒去過其他地方。
避難區域方圓十幾公裏,他們腿腳走不了太遠的路,要出去就得靠樊琳踩小三輪帶他們。
他們擔心樊琳出去不安全,就寧願窩在住所。
反正小琳子帶了手機出來,住所這裏有電但沒插座,用電受限製,經常見她拿著個充電寶給手機充電玩手機。
說是在台風天時下載了好多小說,有小說看小姑娘不喊悶,他們也就不管了。
現在有褚翊龍在,那倒是可以轉一圈看看。
兩個老人要出去逛,樊琳即使不感興趣,也隻好陪著。
吃了飯,太陽還掛在西邊,四人出門上了皮卡車,褚翊龍帶他們兜了一圈。
從軍部到政部,他的單位屬於軍政都管轄,兩邊都通行。
軍部比政部占地大,這些核心地方上一世樊琳並沒有靠近過。
但其實也沒有什麼可看,辦公區域都是一排排簡易板房,居住區比其他地方闊朗些,轉到普通避難區,這邊才有個熱鬧地方。
一二三區呈合圍布置,中心點有個大廣場,這裏有個自由置換市場,可以以物換物,也可以換基地積分。
吃喝用的東西,在這裏都有人置換。
但能吃喝的很少,基本都是用的東西居多。
幸存者們會組隊出去外頭找物資,避難基地建設需要很多材料和有用的東西,他們找到後可以拿來跟避難基地交易。
積分多的人可以換到一些方便麵壓縮餅幹等稀有幹糧,甚至可以直接跟避難中心的交易部門換取米麵。
但換取食物的積分奇高,一般人就算出去一天,在沒有運輸工具的情況下,靠人力搬回來的破銅爛鐵或許隻能換兩頓吃的。
這就造成,多數人會選擇留在基地參與勞動掙積分,掙夠兩頓吃的,才抓緊時間出去外麵找物資補助一下。
這是避難基地留住人力共創生產的辦法。
四人下了車,逛起這個唯一的置換市場。
這市場樊琳當然有記憶。
前世她在這裏換過不少東西。
廁紙、衛生巾、水等,都借助這市場來換取。
在這裏並沒有什麼好的記憶,這也是她對避難所一切不感興趣的原因。
太陽還沒下山,這個時間正是置換高峰期,一個個地攤上都擺著五花八門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