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雨來得在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
山林大火後大概率會下大雨,這是自然現象。
隻是這場雨來去匆匆,讓一眾很久沒洗過澡,瘋狂脫衣準備來場天浴的人,還沒淋爽,雨就停了。
前後不過十幾分鍾時間,太陽依然炙熱大地。
動作慢的人僅僅是兜了一身濕,身上老泥還沒搓幹淨,就幹瞪眼了。
幸好先頭一批人已經挖出了個水井。
有地下水可用,雖然不豐沛,舀兩勺水把搓出泥條的身子擦一擦還是可以的。
老天爺對這山窩窩這麼小氣,大概是因為山火沒燒到這裏,就略略而過了。
一眾望穿秋水才來場雨的人,極樂一下又憂愁了。
指望老天爺下場雨這麼難,以後日子不容樂觀啊!
樊琳把兩輛三輪車上的雨布扯了下來,身上衣服都沒換,半小後就差不多幹了。
安頓好後,樊誌明馬上組織人開墾土地,種菜,育苗。
沒有什麼比搞生產更重要的事,能不能活下去都指望著地裏產出。
南市那邊,現在大家都閉口不提。
不敢細想留在小區那三分之一的人會是什麼命運。
如果他們有了什麼意外,最後那茬土豆也沒得收了。
他們這些人接下來的日子會相當的艱難,要活下去就必須盡快種出東西。
什麼最容易生長就先種什麼。
就像洪水災難結束時那樣,靠著做事都第一時間,他們才在末世一步步的走到現在。
幾個區的住戶現在都不缺農具,熔鐵熔鋼打鋤頭鐵鍬爬犁這些都摸索著做有出來。
前期還是大合作,一個區一片地的開耕。
樊誌明忙人事安排,魯宛芸被簡睿揚叫上又管上了倉庫物資這一塊。
遷徙過來,把能帶上的東西都帶上了,很多東西要整理歸納,簡睿揚一個人根本忙不過來。
莊母看準機會自薦,也加入了物資管理。
樊琳和簡丹都隨隊去打井,相比種地,這個比較有意思。
他們請了陳山村的幾個老人過來指點。
周一遊當初找到這地方時,陳山村已經缺鹽很長一段時間,要不是家家戶戶都醃製有檸檬酸梅跟酸筍,他們都斷了鹹口。
沒有鹽巴後,他們都是靠一天吃點醃製品來補充點鹽分。
知道周一遊能給他們提供鹽,還可以提供別的調料品後,對於他們要來這裏生存都沒意見。
周圍村子都沒了,那麼多空地他們也種不完,何況帶著軍人來的,扛著槍也輪不到他們不同意。
交惡不如結善。
見過惡徒入村搶劫的,看到這些講道理的人,陳山村的人稍一衡量,就知道該怎麼做了。
很盡心的指點他們尋找合適地方挖井。
他們這裏原來有個很大的泉水潭,地震後,水潭被塌方的山體埋了。
“自流水比較深,不容易冒成泉水,出泉水的地方多是地表下隔水層的水,得找到合適斜向地,才能找準潛水流向,挖下去有水的可能性才大,亂挖一通是白費力氣。”
陳山村的老人帶著他們找了一圈,指著腳下的區域說道:“這裏背成穀,斜向山,在這裏挖下去應該能出水。你們先前挖那個不當大用,位置不對是淺表水,水量少,挖到潛水層,水量才會多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