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 李守漢翁婿開荒(1 / 3)

“施琅這三仗下來,前後擊潰、收容了幾十萬人馬,收複了大小城池數十座。對於父王你擁立唐王監國,那是一樁極好的事情。如何又有了大難題?”

李華梅有些氣惱,她在父親麵前為自己的丈夫辯解,同時也是在爭功。

“二丫,你隻看到了尊侯三仗平定了江西,收複了城池,擊潰了清軍這幾十萬人馬,將江西的局麵穩定了下來,甚至,把兵鋒推進到了長江南岸,直接威脅到了清軍的長江航運。但是,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父王,您說說,這其二在哪裏?”李華梅將親兵送來的一碗冰鎮酸梅湯遞到了李守漢手裏,濃鬱的桂花,被冰塊鎮著,配合著湯裏麵的糖,發出陣陣隱約的甜香味道,在這悶熱的節氣裏,讓人精神一爽。

兩口冰鎮桂花酸梅湯入口,李守漢的思路也清晰了不少。

“贛北各地,多年來兵災匪禍的,說是一片焦土赤地千裏有些過分,但也是殘破不堪,養活不了大軍。不然的話,施琅也不會用他手中的輜重糧草做誘餌調動金聲恒、王允成等人上鉤了。可是,如今這個地區,從長江南岸的九江、南昌、一直到吉安府、贛南等地,都是我們控製的地方了。那,休養生息、恢複農桑,養活這一方百姓,養活這幾十萬人馬的責任就在我們身上了。”

“何況,最近這段日子,你舅舅安排林琨那廝正在南京同洪承疇虛與委蛇的和談,為得就是給咱們爭取到兵馬物資調動部署的時間。可是,施琅這麼一打,大家的麵皮全都扯掉了,談判?那是萬萬不可能了。動手準備打吧!這一動手,便是幾十萬兵,無數的糧草軍餉投入進去,不死不休的結局。”

見父王說到了兵馬糧餉之事,不由得頓時讓李華梅胸中豪氣頓生。

“父王!打便打!難道我們李家還怕他多爾袞不成?!論起兵馬來,兒臣日前在公事房也檢點過兵司送上來的文書,各鎮兵馬,到位的已經有了接近六十萬人!其中有三十萬人已經開到了閩浙邊境地帶,隻需數日便可進入浙江。或者是經贛南直接開進江西!”

“說到糧草,別的地方咱們便不提了,單說在這鬆江府,還有在這上海商貿區,吳淞口外的幾處島嶼上,便儲存了足夠二十萬人支應半年的糧草油料。火藥炮子軍裝器械等物更多!咱們還怕打不贏他多爾袞?”

說到兵馬錢糧,李守漢也是頗為自豪的,幾十年的埋頭苦心經營,終於在這個時刻見到了效果。嚴格按照道、府、縣、鄉鎮、村、甲落實的各級行政機構,平日裏便執行著寓兵於民的法規。凡是成了丁的青壯年,必須要按照相關的規定,在農閑時節接受軍事訓練,如果你不想接受這個規矩,那麼也簡單得很,立刻便有村子裏的人到你家來幫你拆房子、搬家。然後,你家裏的田地也會換個主人。“任何人都不能光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而且,這不僅僅是義務,在那些習慣土裏刨食的老一輩看來,讓子弟們出去接受訓練,不但可以省下家裏幾個月的口糧,還可以結交一些朋友,見見外麵的世麵。如果運氣好得話,也是一個進身向上的機會。總是有隔壁村的老誰家小誰,跟著哪位將軍出去平亂打仗,繳獲的戰利品、賞錢就把家裏的房子給翻修了,又向官家領了執照,準備再開幾百畝的荒地這類的消息傳來。

幾十年的潛移默化,南中的百姓已經不再把當兵當做一條窮途末路時的求生選擇了,而是作為一條向上改變提高家族和個人生存狀態的道路了。所以,一道動員令下達,立刻便召集了幾十萬在內地將領眼中“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精銳之師。本來就是嘛!這些兵馬都不是那些生瓜蛋子的新手,都是經過數月甚至半年以上軍旅生涯的人物,熟悉軍中製度,熟悉各類旗幟信號,熟悉手中的器械,這不是精銳是什麼?

如果不是李守漢顧忌到擔心抽調人馬過多,會對南中社會造成動蕩,進而影響了南中各地的工農業生產,他可以一下子便召集二三百萬人馬出來。反正庫房裏有的是糧食,足夠養活這些人的。

他也不止一次的聽到主管糧食存儲的戶司主事向他抱怨,說什麼自從停止了向中原各地出售糧食以來,南中各地的倉庫裏堆滿了糧食,光是官倉裏就堆了至少十幾萬萬石稻穀,這還不算各地數目更加龐大的地方倉庫,各處村子裏的思無倉等義倉性質的庫房的儲備數目。

“所以,施琅拿下了整個江西,我倒是不擔心能不能養活這塊土地上的人。”李守漢放下了隱約能夠看到碗裏存留的幾朵桂花黑影的百合瓷碗,“贛南好歹這幾年在我們的管轄之下,沒有什麼大的災禍,也算是平靜。這幾年下來,府庫裏也有些糧食積存。便給贛南巡撫發個文書過去。令他將各處的餘糧北運,交給施琅使用。隻要能夠支撐過兩三個月,兩廣的糧食便能運到江西,同時,江西各地的晚稻也可以派上用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