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中秋節,同興要比往年熱鬧得多,不僅因為二期以來加入同興的人越來越多,更引人注目的,是來來往往送節禮的人。
人們提著大大小小的禮盒,或是專門定製的月餅或是著名產區的螃蟹,借這個機會與胡殊同在辦公室裏聊上一聊。旁人看來或許是正常走動,但同興人最是清楚,這個中秋與往年的對比格外鮮明。
是因為二期的勢頭嗎?雖有相關但不盡然。
青菜南運先行的雲城試點已經啟動了快有一個月,整個青寧的冷鏈圈都在密切關注著它的運作,除了園區內部庫容、運輸方麵的調度,人們也關心產品終端市場的問題,這也是胡殊同多日以來深下苦功的地方。
具體的操作上對胡殊同來說並不複雜,換句話說,如果隻是跑這部分的運營,胡殊同根本不會參與,問題的關鍵在於試點二字。試點可不是先闖一闖這麼簡單,其更重要的意義在於總結,出具一份詳實的試點報告是同興的任務。
胡殊同秉持之前在陸建華麵前提到的宗旨,產銷大區域的對接由有關部門出門協商,而落在具體的運營的時候,則把市場交給市場。他建議未來各個承接青菜南運的冷鏈企業,都設獨立的運作部門,針對冬季大棚蔬菜進行專項推廣。並且聽從了同興市場部的建議,將青寧蔬菜確立一個統一標識,合力推廣這個大品牌。
冬季鮮菜價格居高,青寧大棚品質上乘,一旦價格與質量同得優勢,規模化之路才不是紙上談兵。胡殊同以雲城為例,梳理整個運營鏈條、拆解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撰出來一份長達二十多頁的試點報告。
同興試點一旦周至,接下來就是各企業利用各自轉運中心的批量試點,當事情到了那一步,後者已非純粹的試點,而是循同興的經驗之路,用陸建華的話說,解決今年的棘手問題。
那麼,明年呢?
讀懂明年的景象,便不難理解為什麼這個中秋,同興會如此光火熱鬧了。
今年是利用現有設施解急,至多是在有限的時間裏微部改造,明年則涉及到轉運園區的新建事宜。青寧蔬菜外銷是關乎大民生的事,冷鏈國七條的專項款必然會在此處夯實落定,要知道其所含的冷鏈八大工程,樁樁件件都是硬件大把式,焉能不讓人心思遐遠。
其實很多人並不在乎雲城轉運試點經驗幾何,市場千變萬化,報告所言不可能都能用得上。人們所慮的重頭在於,來年的轉運園區可以夠到什麼地步,直白點說,是能拿到多少的比例。
整件事,由胡殊同交由發改委的方案發起,在方案被認定的那一瞬,同興就成了這項工程在業界毋庸置疑的帶頭人。大區劃分的過程中,他與部門領導、專家團隊全程參與,大大小小的會議上,同興的主張都頗有分量。
之所以串起來現在的局麵,同興的發揮是最亮眼的,因此明年某些事情的落實,甚至在源頭上的建議,同興參與是大概率事件。
除了禮節性的往來,這段時間的具體業務上,同興也收到了不少橄欖枝。一些在青岩這片有可靠人脈關係的園區,聯係起來同興市場部的人,牽線一些食品企業,力推把合作落在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