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六章 底線(1 / 2)

“皇上,臣不敢苟同。。。”

南京戶部尚書高宏圖出列了,跟隨他出列的是禮部尚書王鐸。

朱慈烺臉上沒有什麼表情,對於眼前的這一幕毫不吃驚。

天啟年間,皇權與臣權之間的爭鬥已經達到了高潮,代表皇權的司禮監大太監魏忠賢,得到天啟皇帝的支持,手握權柄狠狠的打壓東林黨人,而由南方失意官僚與商賈組成的東林黨人,名義上與魏忠賢拚死爭鬥,其實是想著限製皇權,且擴大臣權。

崇禎年間,代表皇權的魏忠賢慘遭打壓,表麵上看,崇禎皇帝乾鋼獨斷,其實他的一切決策都受到了朝中文臣的製約,且崇禎皇帝本人誌大才疏,根本無力把控國家局勢。

具體的表現就是,大明朝中的那些文臣,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反對皇上做出的決定,哪怕是遭遇到皇上的訓斥和懲戒也不在乎,因為這樣做能夠揚名立萬,這種風氣蔓延到後來被東林黨人利用,朝中之東林黨人做的更加的過分,他們反對皇上和朝廷之決定,完全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凡是不符合自身利益的事情,不管皇上如何堅持都不行,他們會貫之各種各樣冠冕堂皇的帽子,譬如說不能與民爭利等等,如果說皇上要用強,他們則鼓動朝中的官員辭去官職,以此來要挾皇上就範。

“高大人,王大人,你們誰先說啊。”

朱慈烺冷冷的聲音傳來,抱拳稽首的高宏圖,身體微微顫抖了一下,王鐸則是低下頭。

本來打算開口說話的史可法等人,知趣的閉嘴了。

“皇上,臣以為,連虜平寇的策略錯不到哪裏去,正如皇上剛剛所言,闖賊李自成攻陷京城之後,士氣正旺,臣剛剛建議朝廷派遣大軍前往北方征伐,亦是想著要借助各方的力量剿滅闖賊李自成,若是能夠借助後金韃子的力量,未嚐不可。”

朱慈烺輕輕的哼了一聲,看向了王鐸。

“王大人,你有什麼想法,一並說出來吧。”

王鐸抬頭看了看麵無表情的朱慈烺,馬上抱拳稽首行禮。

“皇上,臣覺得高大人所言有理,臣附議。”

朱慈烺再次站起身來,看向大殿裏麵所有的文武大臣。

“你們之中,有誰讚同高大人和王大人之建議,全部站出來就是了。”

當國子監詹事薑曰廣站出來的時候,朱慈烺的眉毛跳動了一下,他忽然對於曆史的評價有些懷疑了,史可法、高宏圖與薑曰廣被譽為南明的三賢相,曆史對其評價是很高的,而且這些曆史的評價都是正史,並未被東林黨人左右。

站出來的有十多人,沒有站出來的人倒是寥寥無幾了,這說明南京的不少官員都是支持高宏圖和王鐸的,也支持連虜平寇的決策。

強迫自己冷靜的朱慈烺,腦海裏麵突然劃過一道閃電,他鐵青的臉色略微有些緩和。

他朱慈烺是穿越者,能夠看清楚曆史,完全知曉曆史的走向,眼前這些人就不可能了,當初確定連虜平寇的策略,並非完全錯誤,蓋因為後金韃子的戰鬥力太過於強悍,明軍屢戰屢敗,最終有了恐金症,壓根不敢與後金韃子作戰,吳三桂歸順了後金韃子,山海關這個屏障完全失去,後金韃子已經進入了中原。

依照南明當時的力量,根本不足以抗衡李自成,更不用說打敗後金韃子了。

南明時期連虜平寇的策略,說到底是割地求和,將北直隸、河南、陝西以及山西等地割讓給後金韃子,保住山東、湖廣以及南方所有地方,以此來促使後金韃子徹底剿滅李自成。

這種無奈的心理,朱慈烺感同身受,南明的弘光皇帝昏庸透頂,吃喝嫖賭養養俱全,就是不懂得署理朝廷政務,與此同時,朝廷之中的絕大部分文臣,想到的是偏居南方,如同南宋一樣,割據南方依舊能夠享受榮華富貴,這樣的想法,完全符合弘光皇帝朱由崧的心理。

所以連虜平寇這個國策很快被南明朝廷確定下來。

沒有過多思考這些原因的朱慈烺,自然是看不慣平虜流寇這個策略。

這個時候的朱慈烺,必須要冷靜,要有理有據,以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朝中絕大部分的文武大臣,他需要得到盡量多的支持,至於說那些想要站出來挑事之官員,毫不留情的懲戒,反正京城的那個朝廷已經覆滅,南京的這個朝廷需要重組。

“朕剛剛說過了,連虜平寇之策略,乃是徹底滅亡我大明朝廷之毒計。”

“既然你們都認為連虜平寇之策略是當下應對危局之最好的策略,那朕就和你們好好說道說道,有些話也要敞開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