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安撫與爭取(1)(1 / 2)

崇禎十七年四月初二,南京,皇宮,文華殿。

天色微微有些暗了,朱慈烺拿起桌案上麵的名單,再次看了一遍,經過了十來天的準備和思索,他終於下定了決心,要走出調整官吏這最為重要的一步了。

前期的鋪墊工作做得不錯,有了先皇的聖旨和傳國玉璽,清算東林黨人表明了他的態度,讓南直隸乃至於南方的官吏都明白了事理,至少知道該要如何好好的做事情,而不是每天瞎鼓噪,是不是需要多殺一些人,這個朱慈烺還需要考慮,為了政權之穩固,為了能夠應對即將到來的征伐廝殺,他不在意用東林黨人的鮮血祭旗。

該抓的已經抓了,關進大牢裏麵有不少人了,曹化淳等人知曉接下來的事情該要如何做,不需要他這個皇帝過於操心,接下來該要做的事情,就是穩固和籠絡人心了。

大牢裏麵肯定會發生很多的故事,被關押進去之人,以前都是有著很不錯身份之人,這也給大牢裏麵的獄卒創造了增加收入的條件,這些人不能夠吃苦,其家屬必定會想辦法送給獄卒一些錢財,以求在監牢之中的日子好過一些。

大方向穩定下來就可以了,其他的細枝末節不要關心太多,否則真的可能眾叛親離了,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朱慈烺之所以沒有清算複社,是因為複社裏麵的確有一些人才,譬如說陳子龍,這些人才如果能夠為朝廷所用,那是皆大歡喜的事情。

治大國如烹小鮮,想要所有人都擁戴,想要一呼百應,那是烏托邦的想法,不切實際,黨內無黨,帝王思想,黨內無派,千奇百怪,朱慈烺很清楚這一點,不管是朝中的高官,還是底層的吏員,每個人進入官府做事情都是有目的的,為了展現自身的抱負、為天下的蒼生實實在在做一些事情,這樣的人鳳毛麟角,可遇不可求,絕大部分都是為了養家糊口,為了讓日子過得好一些,或者是為了做人上人。

穿越的朱慈烺,很多時候還是要借助曆史對於明末人物的評價來做出用人之決斷,他不可能接觸每一個人,更不可能深入的了解每一個人的脾氣和秉性,當然,朱慈烺也不可能完全依靠史書的評價,畢竟人無完人,有些人在曆史上留下負麵的評價,也是環境所迫,如果完全按照史書的評價來對待每一個官員和讀書人,恐怕結局比崇禎皇帝朱由檢還要慘。

說到底,朱慈烺最看不慣的是偽君子之類的人,這類人是典型的小人,說一套做一套,表麵上看是謙謙君子,實際上口服蜜劍,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這樣的人留在朝廷裏麵,造成的負麵影響是巨大的,有些時候甚至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麵。

正人先正己,打鐵還需自身硬,這一點朱慈烺還是能夠保證的,為了能夠活下去,為了能夠重振大明之江山,吃一點苦不算什麼,何況有著皇帝身份的朱慈烺,穿越這麼久以來,不覺得有多苦。

穿越四個月左右的時間了,朱慈烺對時間的把控還是比較滿意的,按照曆史的走向,還有十天左右的時間,李自成將親率大順軍進擊山海關,一片石之戰持續到四月二十五日,失敗之後,李自成回撤,四月二十六日在北京稱帝,旋即離開京城,後金的八旗軍則是在多爾袞的率領之下拚命的追擊,五月初二,多爾袞率領的後金八旗軍進入京城。

朱慈烺知曉一個很關鍵的信息,多爾袞剛剛進入京城的時候,麾下的八旗軍不過兩萬餘人,也正是這個原因,多爾袞沒有立刻發起對李自成更大規模的進攻。

接下來,李自成與後金韃子之間的廝殺,將要持續到第二年的五月份。

昏庸至極的南明小朝廷,根本就沒有把握住機會,以為能夠偏距南方,弘光皇帝朱由崧追求享樂,內閣大臣爭權奪利,排除異己,眼睜睜看著時間流逝,最終被逐漸壯大起來的後金韃子徹底滅掉。

這樣的事情,現在是不可能發生的。

朱慈烺自信能夠把握住機會,當然這期間他需要找尋最好的契機,也就是說,朝廷的大軍務必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地點,打敗後金韃子的進攻,穩固南方的防線,同時朝廷盡可能的支持李自成與張獻忠,讓他們與後金韃子拚命的廝殺,削弱後金韃子的實力。

想要做到這一點不簡單,多爾袞和李自成都不是蠢人。

民間的情形暫時不用考慮,老百姓還是一盤散沙,無法短時間之內動員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