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四月初三,南京,紫禁城,奉天殿。
定王朱慈炯,永王朱慈炤,靈王朱慈煥,福王朱由崧,璐王朱常芳,魯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鍵,襄王朱常澄,吉王朱慈煃,益王朱由本,衡王朱常庶、桂王朱常瀛等人站在最前麵。
吏部尚書高宏圖,戶部尚書邱祖德,禮部尚書李邦華,兵部尚書史可法,刑部尚書王鐸,工部尚書馬士英,督查院左都禦史路振飛,右都禦史張慎言,翰林院供奉、掌院學士薑曰廣,國子監祭酒方拱乾,淮安巡撫、漕運總督吳孟明,錦衣衛指揮使盧元達,京營指揮使鄧世秋,廬州總兵黃得功,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高傑等文武官員,站立在諸多王爺身後。
司禮監太監、秉筆太監曹化淳,司禮監太監、秉筆太監邱致中,司禮監太監、京營監軍李繼周,司禮監太監王振等太監,站立在大殿的右側。
聖旨已經宣讀完畢,南京六部、督查院、國子監、錦衣衛、羽林衛、司禮監等部門全部撤銷,原南京六部等機構五品以下所有官吏,經過吏部考核之後重新任職,四品及其以上的官員,全部宣布了所擔任的官職。
兵部左侍郎、山東總督、總兵官楊文聰,鳳陽總兵程仲地,徐州總兵廖元傑,山東巡撫韓垍等文武官員,已經離開南京前去赴任。
內閣大臣尚未宣布,按照大明朝廷的規矩,內閣首輔與內閣次輔兩人,是不會擔任其他官職的,所以眾人都不知道內閣首輔與內閣次輔會是誰,至於說高宏圖、邱祖德、李邦華和史可法等人,按照規矩肯定是進入內閣了。
除開山東一地,其餘地方官吏沒有調整,聖旨中專門提及,吏部將在半年時間內,對七品以上的地方官吏進行全麵的考核,奏請皇上審核之後下旨,專門下達聖旨。
原山東巡撫邱祖德橫空出世,出任戶部尚書,成為了眾人矚目的對象,原南京戶部尚書高宏圖,出任吏部尚書,同樣受到了矚目,這兩人與皇上沒有過分親密的關係,居然擔當重任,太令人意外了。
邱祖德是崇禎十年的進士,先後擔任寧國府推官,按察司僉事,右僉都禦史、保定巡撫,後代王永吉出任山東巡撫,沒有在京城做官的經曆,其資曆也不深,此次居然出任戶部尚書,掌管天下的錢糧,著實令人意外。
高宏圖雖然是南京戶部尚書,不過皇上來到南京之後,高宏圖的態度是消極的,一度傳聞要辭官回到家鄉去養老,這一次居然出任了吏部尚書,要知道接下來吏部的職責相當關鍵,幾乎要考核天下的官吏,決定官吏的前途,這等顯赫的權柄,誰不羨慕啊。
聖旨說的很明確,唯才是舉,從此次官員的任命之中,眾人也察覺到了不一般,六部尚書以及督查院左右都禦史,跟隨皇上從京城來的隻有李邦華一人,原東宮講官、少詹事方拱乾,曾經是皇上的老師,此次也就出任了國子監祭酒,這說明皇上並非是完全任用身邊之人。
引發眾人震驚的是徐州總兵和鳳陽總兵人選的調整,南京乃至於南直隸的大部分官吏都知道,原徐州總兵高傑桀驁不馴,一貫擁兵自重,這一次居然乖乖的交出軍隊,來到了南京,出任五軍都督府正二品的都督僉事,誰不知道都督僉事就是一個閑職,至於說原鳳陽總督馬士英,調任工部尚書,這倒是中規中矩,從地方總督到六部尚書,雖然隻是排名末尾的工部尚書,也算是不錯了。
禦輦之上的朱慈烺,神色平靜,沒有人知道,此刻的朱慈烺,最為關注的是站在前麵的諸多大明的王爺。
大明王朝奇特的分封製,造就了一大幫蠢笨如豬、不諳世事的王爺,來到南京的這些王爺,已經是大明王朝所有得到分封的王爺了。
這些王爺之中,福王朱由崧,璐王朱常芳,魯王朱以海,唐王朱聿鍵,桂王朱常瀛,與原南明小朝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曆史上南明三位皇帝,分別是弘光皇帝朱由崧,隆武皇帝朱聿鍵,永曆皇帝朱由榔,其中的朱由榔,父親就是桂王朱常瀛,1645年病死。
璐王朱常芳和魯王朱以海,都曾經監國,也在史書上留下一筆。
福王朱由崧從河南來到河南洛陽府逃到南京,璐王朱常芳從河南衛輝府逃到紹興,接到朱慈烺的詔書來到南京,魯王朱以海,接到朱慈烺的詔書,從山東兗州來到南京,唐王朱聿鍵,本就被關押在鳳陽宗人府,被朱慈烺特赦出獄,襄王朱常澄,寄居九江府,接到詔書來到南京,吉王朱慈煃,從長沙逃到南京,益王朱由接到詔書,從江西建昌府趕赴南京,衡王朱常庶,接到詔書從山東青州趕赴南京,桂王朱長瀛,接到詔書,從湖廣衡州趕往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