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精準部署(4)(1 / 2)

工部尚書馬士英進入暖房的時候,朱慈烺不由自主的揉了揉額頭,悶熱的氣候容易令人疲勞,不過他還是要打起精神來,畢竟麵對的是馬士英。

與錢謙益一樣,馬士英也是明末一個頗為複雜的人物,論氣節馬士英的確不錯,弘光朝覆滅之後,擅權的馬士英成為過街老鼠,前往浙江被多股勢力拒之門外,如此情況之下,馬士英並未沉淪,而是參與到抗清的戰役之中,被清廷抓獲之後,誓死不降,不屈就義;論能力,馬士英至少不是庸才,在平定河南劉超反叛的戰役方麵,馬士英作為總指揮,調遣各方兵力,最終徹底剿滅了劉超,為朝廷消除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不過馬士英在曆史上留下的評價,絕大部分都是負麵的,馬士英因為擁立福王朱由崧有功,成為內閣首輔,掌控了南明小朝廷,為了報恩啟用阮大铖,結果導致南明小朝廷陷入到無情無盡的內鬥之中,喪失了太多大好的機會,朝廷的內訌讓眾人離心離德,而弘光朝也僅僅維持了一年的時間,南京就被後金韃子攻陷。

朱慈烺不會完全相信曆史的評價,何況馬士英鼎力支持福王朱由崧繼位,裏麵還有更加深層次的故事,那就是馬士英此舉得罪了盤踞南京的東林黨人。

萬曆年間的“爭國本”事件中,東林黨人拚死力爭,其擁戴皇位繼承人的依據就是血統的親疏與嫡長的順序,正是因為東林黨人的堅持,皇太子朱常洛在萬曆皇帝一命嗚呼之後,登基成為大明皇帝,而很有可能成為皇帝的福王朱常洵,不得不灰溜溜的前往封地。

福王朱常洵的兒子朱由崧有可能成為南明的皇帝,諸多東林黨人肯定擔心,朱由崧成為皇帝之後,會想到萬曆年間的事情,會翻舊賬,由此大肆的懲戒東林黨人,如此情況之下,東林黨人改變了當初所堅持的血統親疏與嫡長順序理由,他們說大明王朝處於極其危險的狀態之下,皇帝必須立賢明之人,以錢謙益為代表的東林黨人擁戴璐王朱常芳,認為璐王朱常芳賢明,由此來與堅持擁戴福王朱由崧的勢力抗衡。

盤踞南方的東林黨人,隻要不立福王朱由崧為皇帝,他們都是願意的,因為這樣做能夠保住他們自身的利益。

這個矛盾最終形成,福王朱由崧成為了南明的皇帝,馬士英掌握權力之後,對南方的東林黨人一點都不客氣,加之他舉薦的阮大铖,本來就被東林黨人貼上了閹黨的標簽,掌握權力之後更是不會給東林黨人好臉色,於是南明這個小朝廷,剛剛誕生就陷入到無窮無盡的內鬥和黨爭之中了。

馬士英肯定有錯,但是不是曆史評價的那般不堪,值得商榷。

還有一件事情朱慈烺很清楚,一直到南明小朝廷徹底滅亡,包括康熙一朝,東林黨人掌握了筆杆子,很多的史書都出自於東林黨人之手,對於東林黨及複社有利的史料就記載下來了,且加以美化,不利的就拚命的予以描黑,這種趨勢甚至蔓延到撰寫明史和清史之中,一些節操盡失的東林黨人,按照清廷的要求,大肆美化大清朝廷,極力描黑大明朝廷。

當然,大清的皇帝也不是傻子,他們在利用完畢東林黨人之後,果斷出手,徹底滅掉了這個明朝的餘孽,以強力的手段掌握了輿論。

以曆史為借鑒,但不完全依靠曆史,朱慈烺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

曹化淳建議,唐王朱聿鍵進入朝廷做事情、廢除大明分封製這個奏折,讓馬士英提出來,爾後朝廷做出決定,這個建議朱慈烺完全讚同,憑著直覺,他覺得馬士英應該能夠做得很好,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朱慈烺總覺得馬士英這個人物很真實,優點和缺點都很突出,也許這才是平常人展現出來的真正麵目吧。

剛才曹化淳前來稟報,已經與馬士英商議了此事,馬士英完全讚同,且願意上奏。

馬士英願意上奏,在朱慈烺的預料之中,現在就要看看,馬士英打算如何上奏,若是遭遇到朝中文武大臣的激烈反對,又該如何的堅持。

“馬大人,剛剛曹大人找你商議的事情,你打算怎麼做啊。”

早有準備的馬士英,臉上帶著慷慨的神情,抱拳稽首之後開口了。

“皇上,臣明日就上奏,提議廢除分封製,懇請皇上和朝廷恩準。”

朱慈烺點點頭,看著馬士英繼續開口了。

“分封製乃是大明的祖製,你憑什麼上奏予以廢除呢。”

馬士英再次抱拳稽首,以激昂的語氣開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