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各方歎服(6)(1 / 2)

“快,快去探查,看看李友鬆他們的情況如何了。。。”

吳三桂臉色不是很好,急切的催促身邊的親兵,一個時辰之前,他已經催促身邊的親兵前往寧遠方向,探查沈陽那邊的消息了。

吳三桂往京城派遣了大量的斥候,整天打探消息,功夫不負有心人,四月十一日,潛伏在京城的斥候傳回來消息,李自成可能親自率領大軍往山海關方向開拔,預計時間是第二天或者第三天,這個情報以最快的速度送達山海關,吳三桂第一時間得到了情報。

得到情報的刹那,吳三桂感覺到了絕望,雖然他已經給後金攝政王多爾袞寫去了願意歸順的信函,目的是求得多爾袞派遣八旗軍馳援山海關,打敗李自成,不過多爾袞對此事不是很積極,反而有些坐山觀虎鬥的滋味。

吳三桂很清楚,僅僅憑著他麾下的遼東邊軍,無法抵禦李自成的進攻,遼東邊軍經過了多年的征伐,與後金韃子殺來殺去,精銳力量損失殆盡,以前赫赫有名的關寧鐵騎,隻剩下一個名詞,現如今的遼東邊軍的軍士,大多都是招募的,其中軍戶尤其多,這些軍戶一定程度上麵還比不上農民,窮苦困頓不說,好多人進入遼東邊軍之前,壓根就沒有摸過兵器。

至於說歸順李自成,已經被吳三桂徹底否決,手握遼東邊軍的他,也算一方諸侯,家人在京城尚且被欺負和侮辱,真的歸順了李自成,結局怕是更加悲慘,再說了,李自成進入京城之後,推行所謂的追餉運動,也就是明目張膽的搶劫有錢人家,鬧得京城人心惶惶,這等的行為,足以說明李自成沒有遠見卓識,也難以真正的坐穩天下。

吳三桂絕不會將自己的前途交付給李自成。

思慮再三,吳三桂終於下定了決心,歸順後金的多爾袞,做出決定之後,他馬上派遣身邊最為信任的親兵,帶著親筆信前往沈陽求見多爾袞,且告訴親兵,務必以最快的速度抵達沈陽,懇請多爾袞派遣大軍馳援,軍情緊急,容不得半點時間上麵的耽誤。

親兵出發之後,吳三桂冷靜下來,他很清楚,親兵就算是飛到沈陽去也來不及,恐怕等不到多爾袞率領八旗軍抵達山海關,李自成就已經拿下山海關了。

吳三桂不可能坐以待斃,他迅速做出了另外一個重要決定,讓李友鬆帶著他的親筆信,前往順天府所轄的寶坻縣或者是香河縣,與李自成談判,就說他吳三桂想明白了,願意歸順,不過還要提出來一些條件,李自成若是答應了這些條件,吳三桂將率領遼東邊軍歸降。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吳三桂告訴了李友鬆,此去的目的是拖住李自成及其麾下的大軍,不讓他們進攻山海關,免得玉石俱焚,言辭真切的同時,吳三桂還給李友鬆許諾,隻要辦成了這件事情,他會派遣精銳軍士前去接應,讓李友鬆他們安全的回到山海關,且會向李自成舉薦,讓李友鬆等人入朝為官。

實際上,吳三桂內心裏麵,已經徹底拋棄李友鬆等人,他不會派遣軍士前去接應,也不會管李友鬆等人的死活,這些無用的讀書人,死了也就死了,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他吳三桂當下需要做的事情,就是部署好山海關一帶的防線,若是後金的八旗軍來不及馳援,吳三桂也要憑著山海關的地勢與李自成拚死搏殺。

李友鬆離開山海關的時候,拍著胸脯在吳三桂麵前保證,一定不辱使命,在李自成麵前為遼東邊軍爭取到最大的利益,堅決不讓大順軍進攻山海關。

李友鬆的表態,無法感動吳三桂,一旦下定了決心,吳三桂心如磐石,他不知道見過多少生死的局麵,多少次都是從屍山血海裏麵殺出來的,李友鬆等人的生死,他壓根不在乎。

雖然李友鬆拍著胸脯激昂的表態了,不過吳三桂還是不放心,他秘密派遣人員跟隨,時刻都要掌握李友鬆等人的動態,須知這一步棋至關重要,李友鬆等人必須要拖住李自成,拖住李自成麾下的大順軍,這樣才能夠爭取到時間和機會。

當然,目前的局麵吳三桂還是滿意的,李自成率領的大軍四月十三日從京城出發,今天已經是四月十六日,足足過去了四天的時間,依舊駐紮在寶坻縣,如果按照原來的計劃,李自成十五日就能夠抵達山海關。

這應該是李友鬆等人的功勞,可吳三桂不這麼認為,他將此歸結於自己的安排部署。

一名親衛急匆匆的進入了屋內,吳三桂的眼睛瞬間就亮了,這名親衛負責掌握沈陽方麵的消息,難道說沈陽那邊有動靜了嗎。

“稟報總兵大人,後金攝政王多爾袞接到了大人的信函,願意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