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慈烺看著站在麵前的曹化淳,頗有些頭疼,這已經是曹化淳第三次提及他這個皇帝大婚的事情了。
崇禎皇帝與張皇後相繼殉國,來到南京登基的朱慈烺,等同於沒有長輩,至於說那些集中到南京的大明王爺,雖然其中不少人的輩分比朱慈烺要高,譬如說福王朱由崧,益王朱由本等人,他們的確是朱慈烺的叔叔輩,可他們還沒有資格開口論及朱慈烺大婚的事宜,唐王朱聿鍵身為內閣首輔,倒是有資格提及此事,不過朱聿鍵的事情太多了,朝中忙不完的事情都壓在他的身上,能夠處理過來就不錯了,沒有時間和精力考慮其他的事情。
如此情況之下,曹化淳站出來了。
身為秉筆太監的曹化淳,資曆還是不錯的,邱致中、李繼周和王振等人,算得上是曹化淳的晚輩,且曹化淳得到了先皇的高度信任,亦是從京城來到南京的,某種程度上麵是可以代表先皇發話的,所以朱慈烺大婚的事宜,由曹化淳來開口催促,最為合適。
朱慈烺還真的沒有想到自己大婚的事宜,一方麵他隻有十六歲,這個年級成婚,在穿越的他看來太早了,雖然他的心智異常的成熟,可身體尚未完全成熟,要知道過早結婚,對身體是有一定程度傷害的,另外一方麵,朱慈烺需要著手處理的事情太多了,有些時候具體的事情太多,思維都有些轉不過來了。
當然,皇帝大婚的事宜,並非是個人的事情,關乎到朝廷與天下,大明王朝正處於關鍵時刻,京城失守、先皇與皇後殉國,北方完全陷落,南方也依舊處於危險之中,這個時候,皇上大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麵穩住和振奮人心,若是有了皇位繼承人,朝中文武大臣做事情也有了盼頭。
這是大明王朝的規矩,也是眾口一詞的認知,朱慈烺無法抗衡。
如果不是吳橋之戰的完勝,以及朱慈烺對朝廷剛柔相濟的掌控,恐怕有不少人站出來催促其大婚了。.伍2⓪.С○м҈
看著麵前固執的曹化淳,朱慈烺無奈開口了。
“曹大人,您是知道的,不是朕不願意提及這大婚的事宜,還是朝中的事情太多,雖然吳橋之戰的勝利,暫時穩定了山東等地的局勢,可大明朝廷麵臨的危機遠遠沒有解除,入關的後金韃子是朝廷最大的威脅,還有闖賊李自成與張獻忠,朕更加頭疼的是,這南方各地的總兵,擁兵自重,表麵上服從朝廷的調遣,到了關鍵時刻百般推諉,外部麵臨重重危險,內部不能夠上下齊心,令朕戰戰兢兢,如履薄冰,朕哪裏還有心思考慮大婚的事宜。”
“曹大人,朕在這裏許諾,一旦解決了南方各地總兵擁兵自重、各自為政的事宜,整合了南方各地的大軍,朕就專門考慮大婚的事宜。”
曹化淳也是無奈的點頭,他知道朱慈烺的性格,外柔內剛,一旦做出決定的事情,不容他人質疑,一定會全力的推行下去,之所以屢次催促大婚的事宜,曹化淳也是想著提醒皇上,不要忘記這茬最為關鍵的事情了。
朱慈烺生活之簡樸,讓曹化淳動容,先皇本來就非常節約了,朱慈烺在某些方麵比先皇還要隨意,譬如吃飯,朱慈烺專門囑托了禦膳房,每頓飯一葷兩素,外加一個湯菜,就全部搞定了,糕點之類的不用上,再說這穿衣,有換洗的衣服即可,平日裏不準添置新衣,逢年過節可以增加一套或者兩套衣服。
堂堂大明的皇帝,其日常的開銷還不比上南方諸多的士紳富戶,這幾乎關係皇家顏麵了。
曹化淳本來以為,朱慈烺這樣做是給下麵樹立榜樣,杜絕浪費攀比奢侈之風,過一段時間就不會如此了,想不到數月的時間過去,情形照舊,而且皇上絲毫沒有抱怨生活清苦,看樣子是打算長期堅持下去了。
正是因為朱慈烺的堅持,那些來到南京的各地王爺,生活上收斂了很多,不敢鋪張浪費。
從這些事情上麵,足以看出朱慈烺意誌堅定。
“皇上大婚之事宜,本不該由奴婢提出來,奴婢見到皇上每日裏都在操勞,無暇顧及此事,所以才專門提及,皇上之大婚,那是朝中大事,關乎天下之穩定。。。”
朱慈烺對著曹化淳擺擺手。
“這些朕都知道,曹大人不用多說了。”
“明日何騰蛟就要到南京了,朕打算與何騰蛟好好談一談,曹大人您提出來跟隨何騰蛟前往湖廣,一同對付左良玉,朕覺得沒有必要,還是讓何騰蛟前去對付左良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