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就是承天門,袁繼鹹身體竟然微微顫抖了。
袁繼鹹對南京很熟悉,崇禎三年的時候,他曾經被貶官來到南京行人司,一直到崇禎七年,足足五個年頭,那個時候在南京做官,基本沒有多少事情可做,很多時候就是與同僚一道在南京城內閑逛,或者共同去飲酒,抒發內心的不滿,或者在南京城周遭到處探尋古跡。
崇禎十五年,袁繼鹹出任兵部右侍郎、右僉都禦史,代表朝廷短時間負責南京的軍務事宜,不過那個時候闖賊李自成威脅到湖廣與江西等地,袁繼鹹一直留在九江與南昌等地,沒有來到南京。
皇上在南京登基已經有小半年的時間,袁繼鹹給皇上和朝廷寫去了數份奏折,雖然也接到了內閣的敕書,但沒有得到覲見皇上的機會,一直到皇上收服了湖廣總兵官左良玉,基本穩定了湖廣的局勢,他才得以來到南京拜見皇上。
崇禎十三年,袁繼鹹出任右僉都禦史、鄖陽巡撫的時候,曾經在京城的文華殿見過當時還是皇太子的皇上,不過那個時候皇上年級還小,袁繼鹹沒有多少的印象,崇禎十五年,袁繼鹹出任兵部右侍郎,再一次見到了皇上,那個時候的皇上,溫文儒雅,臉上還帶著稚氣。
兩年多時間過去,皇上在南京登基,力挽狂瀾,做出了太多令人驚歎的事情,這讓袁繼鹹激動不已,期盼能夠盡快的拜見皇上,為朝廷做更多的事情。
秉筆太監曹化淳站在承天門前麵,看見臉色微微有些發白的袁繼鹹,沒有開口說話。
看見曹化淳,袁繼鹹連忙抱拳稽首行禮。
“見過曹大人。。。”
曹化淳對著袁繼鹹擺擺手。
“袁大人,不用那麼客氣,咱家已經不是欽差了,湖廣的事情做完,回到南京,可不敢受袁大人如此的大禮,好了,袁大人,咱家與你一道去拜見皇上吧。”
袁繼鹹用力的點頭,努力的調整了自身的情緒,跟隨曹化淳進入承天門。
過了承天門就是端門,爾後是午門,袁繼鹹雖然低著頭,可餘光還是在關注周遭的情形,先前在承天門的時候,他就看見了好些個官吏從承天門匆匆的進出,手裏還抱著一疊的文書,在端門和午門同樣如此,這就說明內閣肯定是在文淵閣署理政務,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官吏來回的穿梭。
承天門、端門和午門都有軍士站立,這些軍士站得筆直,僅僅是用餘光掃過袁繼鹹,沒有開口詢問,這樣節約了不少的時間。
進入午門的時候,曹化淳看著袁繼鹹笑了笑。
“袁大人,是不是感覺與京城不一樣啊,皇上每日裏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若是官吏進出皇宮還要那麼多繁瑣的手續,豈不是耽誤時間,所以守衛皇宮的軍士,從明處撤離到暗處去了,從承天門到奉天門,前來辦理事情的官吏都可以自由穿行,有些官吏進入午門之後,還可以在金水橋一帶逗留,隻要逗留的時間不是太長,沒有耽誤事情,就沒有多大事情。”
袁繼鹹聽得臉色發白,抬頭望前麵看去,果然有幾個官吏在周遭閑逛。
往左順門而去的時候,袁繼鹹回頭,發現幾個從午門進來的官吏,徑直往金水橋的方向而去,快要到金水橋的時候,開始在周邊閑逛。
袁繼鹹的這個動作曹化淳看在眼裏,沒有開口說話。
來到文華門,掌印太監邱致中正在等候。
“邱大人,兵部右侍郎、湖廣總督袁繼鹹大人來了,麻煩你去通稟一聲。”
邱致中連忙對著袁繼鹹行禮。
“袁大人來了,請在這裏稍候,咱家前去稟報皇上。”
袁繼鹹連忙準備回禮的時候,邱致中已經轉身往文華殿而去,弄得袁繼鹹不知所措。
身邊的曹化淳及時開口了。
“袁大人,不必多想,時間長了你就明白了,皇上對於身邊之人要求異常嚴格,有時候咱家都覺得過於的苛刻了,司禮監的邱致中與李繼周二人,自小就跟隨在皇上的身邊,皇上登基之後,他們重任在身,異常忙碌,做事情卻異常的謹慎與小心,稍有疏忽,皇上就要訓斥,皇上說了,決不允許身邊之人胡作非為。”
袁繼鹹情不自禁的點點頭,皇上對身邊之人要求嚴格,滿朝的官吏都看在眼裏,榜樣就在眼前,誰還敢亂來。
很快,邱致中走出文華門。
“皇上請曹大人和袁大人進去,直接到暖房。”
曹化淳對著邱致中抱拳說聲辛苦了,直接往文華殿而去,袁繼鹹也對著邱致中抱拳之後,跟隨在曹化淳的身後,這個時候就不需要邱致中帶進去了,畢竟曹化淳是秉筆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