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違反常規(1 / 2)

離開淮安前往徐州的時候,朱慈烺已經有些心神不寧了。

後金的多爾袞不按常規出牌,再次發起了對李自成的進攻,這一次是由豫親王多鐸直接率領正白旗和鑲白旗的主力,以及部分的蒙八旗和漢軍軍士,共計五萬餘人,撲向了潼關。.伍2⓪.С○м҈

已經到了十月,氣候漸漸變得寒冷,北方的氣候更是不用多說,多爾袞從關外調遣的大軍抵達的時間不長,按照道理說需要短時間的修整,至少等到來年開春發起進攻,再說了,多爾袞麵臨最大的難題就是糧草不濟,這是很要命的,從朱慈烺掌握的情報來看,多爾袞在北方很難籌集到足夠的糧草。

如此情況之下,多爾袞依舊發起對李自成的進攻,這說明後金朝廷的局勢有些複雜,多爾袞務必用一場酣暢淋漓的勝利來鞏固自身的地位,消除吳橋之戰與景州之戰的負麵影響。

對於朱慈烺和大明朝廷來說,這不一定是壞事情,八旗軍戰鬥力強悍,打敗李自成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過攻城拔寨的戰鬥可不是嘴上說的那麼簡單,就算是多鐸率領的大軍能夠徹底打敗和剿滅李自成,也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

滿八旗和蒙八旗麵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兵力不足,損失之後很難補充,譬如說正紅旗,損失五千人之後元氣大傷,幾乎要失去戰鬥力,大明朝廷在這方麵有著絕對的優勢,隻要運籌得當,僅僅從兵力方麵,就可以讓八旗軍無法應對。

朱慈烺已經有了這方麵的底氣,他知道明軍短時間之內無法超越八旗軍的戰鬥力,不過明軍有兵力方麵的優勢,同時南京兵器局耗費大量錢財製造出來的撞擊式燧發槍等火器,也將成為八旗軍的夢寐,特別是在野外的戰鬥之中,火器將要迸發出來巨大的優勢。

雖然隻有半年多的時間,不過經過了吳橋之戰和景州之戰,明軍脫胎換骨,早就不是以往的模樣。

徹底打敗和剿滅八旗軍、收服整個的北方,依舊是當下朝廷的主要任務,不過朱慈烺已經在著重考慮民生的問題,如何讓大明王朝脫胎換骨,這恐怕是朱慈烺需要長時間思考的問題,教訓曆曆在目,如果不能夠讓大明王朝重新煥發生機,就算是徹底打敗了八旗軍,滅掉了後金朝廷,這個王朝也不可能持續很長的時間。

前往徐州的時候,朱慈烺已經令人給京城的董元勝等人送去消息,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搜集情報,重點是多鐸征伐陝西潼關的情報。

朱慈烺已經做出了決定,讓李自成牽製八旗軍的作戰部署已經完成,朝廷不需要繼續支持李自成了,現如今讓八旗軍與李自成火拚,最好是兩敗俱傷,對於大明朝廷來說最為有利。

至於說是不是趁著八旗軍發起對李自成攻擊的同時,再次發起對北直隸等地的進攻,朱慈烺需要慎重思考,不管怎麼說,留在京城的八旗軍和漢軍尚有十一萬左右的兵力,多爾袞早就學乖了,將幾乎所有的兵力都收縮在京城附近,沒有留給明軍任何進攻的機會。

多爾袞不知道的是,朱慈烺這一次盯住的是多鐸以及正白旗和鑲白旗,多鐸率領大軍發起對潼關的進攻,若是打敗了李自成,還要深入到陝西境內作戰,一旦遠離了京城,就留給了明軍偷襲的機會,如果能夠打敗或者打殘正白旗和鑲白旗,將給予後金朝廷及多爾袞無法愈合的重創。

十月初六,朱慈烺抵達徐州。

內閣大臣、兵部尚書史可法,山東總督楊文聰,山東巡撫陳洪謐,兵部左侍郎侯峒曾,徐州總兵胡華山,德州總兵廖元傑,湖廣總兵鄧世秋,河南總兵孫明凱等人已經在徐州等候。

朱慈烺的微服巡查,至此基本結束,在徐州做好安排部署之後,他將要折返南京,開始整體的調度。

徐州驛站已經全麵戒備,朱慈烺和曹化淳進入驛站,驛站的大門隨即關上,史可法領著諸多的文武官員,就在驛站院子裏等候,看見朱慈烺進來,史可法連忙領著眾人行跪拜禮。

朱慈烺的神情有些肅穆,多爾袞違反常規的做法,對於他來說略微的有些打臉,本次之所以微服巡查,就是認定短時間局勢是平穩的。

“諸位都平身吧。”

朱慈烺上前去扶起了最前麵的史可法,看了看其餘的眾人,大踏步朝著驛站會客室而去。

進入會客室,朱慈烺在中間的主座坐下之後,史可法領著眾人站立在麵前。

“多鐸率領正白旗和鑲白旗的主力,昨日出發前往潼關,發起對李自成和大順軍的進攻,這是朕沒有預料到的,還有就是盤踞四川成都的張獻忠,這段時間也有些不安分,居然準備出兵夔州,朕讓你們到徐州來,就是專門商議這兩件事情,務必要拿出來最好的應對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