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七章 兩路並進(1 / 2)

浩浩蕩蕩的船隊從萬縣出發,快速趕赴重慶,站立在船頭的鄧世秋和程仲地,暗地裏慶幸,收服了劉進忠,給予了他們巨大的幫助,劉進忠不僅詳細的敘述了張獻忠在四川各地兵力的分布情況,而且對大西軍在各地駐軍數量也頗為了解,搜集了這些情報之後,鄧世秋與程仲地立即稟報給了馬士英。

有了這些情報,馬士英、鄧世秋和程仲地等人可以進行針對性的部署和進攻。

依靠張獻忠的令牌,以及劉進忠的出麵,沿途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武寧、酆都和涪州,大軍距離長壽已經不是很遠了,考慮到兵力不是特別充足,這幾個地方鄧世秋僅僅留下數百的軍士駐守,而每個碼頭繳獲的船隻,留下軍士需要的數量,其餘全部跟隨前往重慶。

根據斥候偵查的情報,以及劉進忠的描述,大西軍左軍都督馬元利,右軍都督張化龍派遣約一萬大西軍軍士駐守長壽,由張化龍親自領兵指揮駐守,這裏可謂是重慶府城的前沿陣地,長壽距離重慶府城陸路一百六十裏地,水路一百二十裏左右,船隊沿著水路而行,順流而下大半天時間,逆流而上需要一天多的時間。

沿途的消息都是嚴格保密的,大江上麵的船隻不多,絕大部分都是本地的漁民,少有的幾艘商船全部被扣下,以避免走漏消息,長期在北方的鄧世秋和程仲地本來還擔心大江兩岸是不是有過於稠密的人戶,這些人若是走漏朝廷大軍征伐四川的消息,大軍無法應對,可惜大江兩邊安絕大部分地方都是高山峻嶺,絕少看見人戶。

這也讓鄧世秋和程仲地明白了蜀道為什麼被稱之為難行,包括水路都不好走。

拿下長壽,意味著打開了進入重慶府城的前沿門戶。

迄今為止,重慶府城尚無任何動靜,這也讓鄧世秋和程仲地感慨,難不成張獻忠的警戒性如此之低,或者說張獻忠太過於狂妄,對於朝廷大軍的到來無動於衷嗎。

如何能夠順利的拿下長壽碼頭以及長壽縣城,鄧世秋與程仲地反複商議,爾後與秦翼明、秦拱明、劉進忠等人商議,最終還是決定利用張獻忠的令牌,由劉進忠直接出麵,首先拿下長壽碼頭,爾後拿下長壽縣城。

大西軍右軍都督張化龍與劉進忠的關係不錯,兩人曾經並肩作戰,所以劉進忠出麵是最好的,其中的關鍵就是張獻忠派遣軍士前往夔州府城押解劉進忠這件事情,馬元利和張化龍是不是知曉,不過鄧世秋等人詳細分析過了,張獻忠派遣的軍士從成都府城出發,經過了潼川和順慶兩地,在萬縣登船前往夔州府城,壓根就沒有經過重慶,故而馬元利和張化龍不大可能知道消息,再說了,給劉進忠定罪之前,張獻忠也需要保密,免得引發大西軍波動,這一點負責前往夔州府城押解劉進忠的大西軍軍官軍士也詳細交代了,他們沿途僅僅拿出了張獻忠的令牌,沒有拿出來文書。

如果消息沒有泄露,大軍依舊能夠依靠張獻忠的令牌順利的拿下長壽碼頭和縣城,甚至能夠順利攻陷重慶府城。

桌案上麵擺著簡單的地圖,那是斥候畫出的長壽碼頭以及縣城位置的地圖,秦翼明、秦拱明與劉進忠等人進行了補充,少量幾個被俘的大西軍軍官也看過地圖,遺憾的是這個地圖不是特別的詳細,鄧世秋等人攜帶的地圖是四川行省之地圖,並無長壽縣的詳細地圖。

作戰部署持續了半個時辰的時間,鄧世秋終於下定了決心。

“諸位,長壽與其他地方不一樣,馬元利和張化龍派遣了一萬大西軍軍士在此駐守,根據我們掌握的情報,長壽碼頭約有兩千大西軍軍士駐守,張化龍率領其餘大西軍軍士駐守縣城,碼頭與縣城之間的距離不足十裏地,一旦我們占領長壽碼頭,消息極有可能泄露,導致張化龍固守縣城,同時派遣軍士前往重慶府城稟報,所以我們必須要水陸並進。”

“程總兵率領兩千軍士,其中一千白杆兵軍士,從陸路出發,趕赴長壽縣,秦翼明、秦拱明協助程總兵,陸路出發的兩千名軍士,必須嚴格保密,決不能暴露,你們的主要作戰任務,就是封鎖碼頭與縣城之間的聯係,防止有大西軍軍士前往縣城稟報消息。”

“秦翼明,秦拱明,你們麾下的白杆兵軍士熟悉四川地形,習慣於本地作戰,所以切斷長壽縣碼頭與縣城之間的聯係這個作戰任務,還是要重點依靠你們,此戰拜托你們了。”

“根據斥候的偵查,以及劉進忠和部分大西軍軍士的詳細敘述,長壽縣碼頭前往縣城有兩條道路,一條是盡人皆知的官道,另外一條則是極少數本地人才知曉的小路,明日卯時之前,兩千軍士務必通過這條小路,徹底封堵縣城前往碼頭的官道,凡官道上麵行走之人員全數扣押,若有反抗者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