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一早,提前承諾獻糧的公卿們都陸陸續續的把家裏的糧食運到了國庫。
那些還蒙在鼓裏的公卿,此時方才反應過來,於是紛紛找上門來求見,卻都沒能夠見到秦壽的麵。
這個時候他們如何不明白自己等人被伯渠等大氏族給拋棄了?
內心緊張之下,各自紛紛慷慨解囊,表示願意向秦國君獻糧。
為了不落於人後,他們幾乎把自己家的糧食都給掏空了。
當鹹寧再次拿著一堆帛書找到秦壽的時候,秦壽都有些吃驚,沒想到竟然又籌到了十幾萬石糧食。
如此一來,召國的庫房之中便已經積蓄了近五十萬石糧食。
其中十萬石要還給虢公,但是秦國依舊能夠留下四十萬石存糧。
已經足夠百姓生活到明年秋收,甚至還綽綽有餘。
糧食充足之後,秦壽當即命人召來了負責安民的南仲謀,而後與他吩咐道:“召邑經過了一次戰亂,今年地裏的糧食又都遭受焚燒,土地需要重新開墾。
並且,以召邑與薑城現有的土地,也沒有辦法支撐秦國的發展與壯大。
故而,寡人想要再開墾一些土地出來,供百姓耕種。
爭取,每一戶五口之家,都至少可以擁有十五到二十畝地。(ps:這個時代的田地出產低下,一畝出產我算的是2石,秦國目前人口又少,具體可能存在漏洞,發現問題後可以提出來哈,我可以修改的,另外關於糧食出產和爵位歲貢這裏存在收支不平衡的問題,是我埋下的伏筆,就不用說了)
另外,薑城與召邑之間的距離雖然不遠,但是兩地之間的道路卻並不通暢。
寡人有意將兩地串聯起來,想要修建一條可供四輛馬車並行的直道。”
伴隨著秦壽的話音落下,南仲謀便皺眉沉聲說道:“國君所想,確實是深謀遠慮。
但是,召邑的百姓剛剛安頓下來,這個時候就發動勞役,恐怕會引起動亂。”
秦壽卻是不以為然的搖頭說道:“最近這一段時間,我們在召邑發放賑濟糧,百姓們每天無所事事,打架鬥毆之事時常發生,寡人未來的妻弟可是不止一次來向寡人述苦。
與其讓他們每天什麼事情都不幹,不如便發動他們去開墾土地,建設自己的家園。”
話音落下之後,秦壽便又接著開口說道:“傳令下去,一月之後,我秦國停止發放賑濟糧。而從明天開始,我秦國將以每月40斤糧食的報酬招募勞役。
主要負責在城外開墾荒地,建橋鋪路,建設新居等等。”
伴隨著秦壽的話音落下,南仲謀有些猶豫的說道:“君上,您剛剛在召邑樹立起了仁義之名,若是這麼做之後,恐怕會讓百姓唾棄您呀!”
秦壽聞言搖頭說道:“之前召邑的糧食不夠,寡人也沒有辦法保證每個人都能夠吃飽幹活兒,所以方才發放賑濟糧。
他們平白得了寡人給予的好處,自然會覺得寡人仁善。
然而這樣的仁善,隻是空耗國家的錢糧罷了。
況且寡人當初也隻是想要讓更多的人活下去,並不在意因此而帶來的仁名。
現在寡人讓他們吃飽飯,然後讓他們去開荒修路,他們就算是怨恨寡人,也不會因此動亂。
等到土地被開墾出來,道路被修繕,橋梁被架設出來,他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自然就不會再怨恨寡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