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4 巴格達鐵路(1 / 2)

普法戰爭之後,普魯士統一了德意誌聯邦,建立了強大的德意誌帝國,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這段時間都屬於德意誌民族的全盛時期。

借著統一的勝利餘威,整個德意誌民族的自豪感空前高漲,國內民眾的凝聚力無人可比,再加上普魯士,經過了長期有效的全麵義務教育,這讓當時的德意誌,成為了世界上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

1870-1913年間,德國采用新技術、新設備,工業生產增長了4.6倍,而英國隻增長了1.9倍;英國在世界工業總產量中所占比重,從1870年的31.8%下降到1913年的14%,而德國從13.2%上升為15.7%!

究其原因,還是英國人過分沉浸在他們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幻想之中,而忽視了對基礎科學教育的投入。

人們都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契機,是建立在第一次人類的科技大爆炸基礎之上的。

那個時代人類最重要的發明是,蒸汽機、鐵路、珍妮紡織機,還有航海技術的蓬勃大發展,英國確實趕上了當時的曆史機遇,所以成就了日不落帝國的輝煌。

但是正如一切老舊帝國的慣例一樣,誰一旦達到世界頂峰,就會立刻變得驕奢淫欲,狂妄自大。

英國慢慢的陷入到了自己的強大幻想之中,而忽視了其他國家對他們的競爭。

就從本傑明和格萊斯頓之間的政治理念鬥爭上來看,就可以感受到英國當時整個國內人民情緒的傲慢了,強大的英國居然沒有率先推廣義務教育,而讓普魯士拔得世界頭籌。

普魯士長期教育投資的結果,就是在普法戰爭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間,產生了一波非常厲害的科技大突破。

科技推動了生產效率的極大提高,進而推動了整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的大爆炸,事實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德國的國民生產總值已經超過了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二。

而英國僅僅是世界第三,排在首位的是長期實行孤立主義的美國,但是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第一是建立在其廣袤國土、充沛資源的基礎之上的,實際上按照效率來講,美國當時的科技效率、工業生產效率遠遠不如德意誌。

這其實就是德皇威廉敢於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底氣,正因為他擁有這樣強大的力量,他才敢於挑戰英國的霸主地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尤其是西線,德國幾乎是獨立壓著英法兩國的聯軍吊打。

炮戰、塹壕戰最終拚的都是國力,拚的是鋼鐵!德意誌要是沒有世界第二的國民生產總值,他怎麼可能打的起那樣規模的大戰呢?

戰爭隻不過是矛盾衝突的最終解決方式,而在戰爭之前其他形式的競爭依然火爆,其中就有德皇威廉一項雄心勃勃的計劃那就是巴格達鐵路。

由於英國已經全麵控製了世界的海運,海上的航路完全在皇家艦隊的火炮射程之內,另外海軍又是一個非常非常燒錢的軍種,並且海軍的人才積累,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夠辦攢出來的。

所以說德意誌雖然在科技水平、文化教育,國民生產總值等等方麵都超過了英國,但是很可惜,在海軍方麵,他們卻完全無法逆襲。就看人才積累這一點,普魯士德國就遠不如英國的底蘊更加厚重。

海洋上的命脈一直捏在英國的手裏,包括全世界那幾個著名的海峽,著名的交通要道,也都被英國死死地控製在了手中,

為了突破這種困局,德皇威廉啟動了巴格達鐵路計劃,從柏林開始修建鐵路,一直通過奧匈帝國,通過巴爾幹半島直接奔奧斯曼帝國,也就是後世的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