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中古時代的武士,則需要用十年二十年的時間來磨練技藝,那純粹是手工作坊出來的產品,想要效率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古代訓練一名弓弩手,沒有七八年的嚴格訓練是不可能練成的,可見這種部隊組成的效率低下。
但是歐洲的火槍兵卻是絕對可以量化生產的,成年男性進行三個月隊列訓練讓他們適應軍隊的氣氛和紀律,隨後再進行兩三個月的武器、戰術訓練,這就已經可以拉上戰場了,在戰場上混個一兩年,經曆過幾場血戰,一名百戰老兵也就出爐了。
三年,最多三年的時間,西方國家就能出現一批成熟的士兵,這種效率也就是後期全民兵役製度的根源。
有人說生產力決定了社會的結構甚至政治製度,那麼軍隊的生產力是否也能決定軍事製度的變革呢?答案是肯定的。
現代社會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叫做“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說的就是部隊番號是鐵打的,但是士兵絕對是流動的,長年處在一種換血的狀態之中。
這種軍事製度,其建立的核心就是訓練士兵的效率上,隻有擺脫了中古時代那種落後的培訓效率,才有可能出現這樣的奇跡。
而古代社會,武藝這種東西更多的是存在於父子、師徒之間的相互傳授,兵法家有一套練兵之術,一個個全都藏頭露尾的根本就不會拿出來對全民共享。
所以古代的軍製更多的傾向於軍戶製度,明朝有軍戶清朝有八旗綠營,說到底這種製度的出現也不是皇帝腦得一熱所決定的,而是很適應當時的社會環境。
軍戶家的子弟從小就得練武,十多年後就算再廢柴也總比農戶家的孩子強一些的,而農戶家的孩子就算再有野心,他得不到名師傳授,就空有一把力氣說到最後也隻能在鄉間當個地痞而沒法走向戰場。
晚清這個時代,人們根本搞不懂什麼是科技,什麼是格物之術,也不了解地理,更不會明白什麼叫做生產力。
所以奕䜣他們無論再怎麼聰明,也無法體會到肖樂天這些人的戰略戰術,因為這跟智商是無關的,而隻是思維的維度不一樣而已。
二維世界的生命體是無法理解三維世界有多精彩的,而三維世界同樣也無法理解四維空間究竟是個什麼樣子。
分析來分析去,慈禧隻能長歎一聲“說來說去還是得用老辦法對付他啊!上一次我是拚著朝廷上下人的暗罵,用撒潑的方法鎮住了他肖樂天,難道以後還得讓我當潑婦不成?”
“你們這些大男人就不能挺起這個江山來?非要我一個婦道人家拋頭露麵?”慈禧聽完了奕䜣的喪氣話,氣的拍案而起。
“就算哀家不要臉了,跟他肖樂天撒潑耍賴,但是你們也得記清楚了,這種招數一次行,兩次行,難道還想用一輩子嗎?打鐵咱們自身也得硬點不是……”
。您提供大神心淨的大清隱龍在線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