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的英國,被後世稱之為維多利亞時代,這是日不落帝國最最輝煌的時期,當時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望其項背。
數百年的底蘊讓這個小小的島國經曆了兩次世界大戰都依然是世界強國之一,就算美國取代了英國的地位,但是美國一直都拿英國當自己的老師來對待,在21世界美國的戰略上,英國是最重要的一個國家,甚至超過了整個歐洲大陸。.伍2⓪.С○м҈
在二戰結束之後,當歐洲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當歐洲各國開始搞歐共體,直到後期的歐盟並退出歐元的時候,英國這個老牌列強卻很個性的獨立在外。
歐共體和歐盟英國都不是創始國,加入也是最晚的幾個國家之一,至於歐元英國都懶得加入,充分體現了日不落帝國所遺留下來的驕傲。
已經退居二線的英國尚且如此驕傲,那麼我們就可以想象一下日不落帝國最輝煌的時期是什麼樣子了,那時候的英國國民心態絕對不亞於盛唐時期的長安人,那種發自骨子裏的驕傲已經融入到了血脈。
本傑明不可能不知道英國的國家戰略,對於他和德比伯爵來說,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崛起都無所謂,甚至英國還要有意識的扶持那些排名靠後的國家。
道理很簡單,對第一名威脅最大的永遠都是第二名,如果日不落帝國想要持久的統治這個世界,那麼第二名就必須要經常的更換一下。
法國拿破侖太強大了,強大到整個歐洲都得聯合起來對付他,那英國就要大力扶持俄國、普魯士、奧地利等國共同圍剿拿破侖。
當拿破侖在科西嘉島病死之後,英國突然發現俄國居然有了一個歐洲仲裁者的外號,沙皇居然憑借著戰勝拿破侖的餘威開始染指歐洲中南部,甚至謀求進攻土耳其爭霸中亞。
第二名太強大了不是什麼好事,英國迅速和法國達成同盟,在克裏米亞地區狠狠的教訓了一把俄國熊,把第二名的寶座又還給了法蘭西。
現在拿破侖三世通過和英國的結盟已經攫取了巨大的國家利益,法國的海外殖民地急速擴張,甚至法國人都能攻入中國的首都,這對於法國的國家聲望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提高。
為什麼普魯士打了一場普丹戰爭和一場普奧戰爭,英國都沒有提任何的反對意見?難道僅僅是因為女王的長公主嫁給了威廉一世的兒子卡爾親王嗎?
這真是個笑話,在國家利益麵前,親情算個屁?英國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希望普魯士這個班級裏的後進生……不不不,應該說是五六名。
英國就是希望排名在五六名的普魯士強大起來,讓膨脹的普魯士可以北麵牽製俄羅斯,南麵牽製法蘭西,東麵牽製奧地利……讓這些國家鬥起來,這才符合英國的國家利益。
我永遠是班裏的老大,而老二的位置你們隨便搶,甚至我還鼓勵你們去搶,這樣的平衡之道才是英國國家戰略裏的高明之處。
現在本傑明居然在德比伯爵的麵前說出這麼幼稚的話,這簡直就顛覆了德比以前對他的高希望,此刻他要從新審視這名繼承者了,如果把英國交到他的手裏,會不會是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