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這兩個步驟都有專門的匠人負責,分別稱之為絲工和藍工。
古時候向來認為絲工重於藍工,因為絲工要完成打線,摽絲,掰絲,粘絲、焊絲等一係列的工作。
而藍工隻需要調好藍料,把它們填進絲工掰好的格子裏,看上去並沒有什麼技術難度。
古代匠人向來認為,景泰藍器物的紋飾,全在於絲工掰活兒水平的高低。
在掰紋樣時,要用到很多技巧,比如死克兒、彎、曲、外折等,所掰的絲的圖案要求必須一致。
所以絲工的手、腦與掰絲鑷子的配合要非常緊密嚴緊,才能掰出理想的紋飾來。
可在專家組複刻景泰藍器物的時候,卻偏偏是被釉料難住了。
專家組消耗了很多景泰藍器具,剝離了它們釉料的料層,分析了各種元素的含量。
可在複刻的時候,他們嚐試用類似的原料燒製,卻始終達不到原品所擁有的效果。
經過了多次的嚐試後,他們最終還是放棄了。
沒有釉料的配方,他們就像是在靠一己之力,破解前人數百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智慧。
如果用窮舉法,說不定有些許的可能,複原出釉料的配方。
但那需要很多的資金和時間。
錢是小事,主要是沒有人來做這件事。
要忍受年複一年枯燥乏味的燒製,看不到希望,看不到成功的方向,待遇還不見得有多高。
國內相關專業的學生本來就不多,願意幹這活兒的就更少了。
而且,他們也不確定,到底釉料方麵的分析到沒到位,如果多分析幾件成品,會不會有關鍵的發現。
為了不再破壞僅存的那些器物,他們也隻能將複刻的想法收進了心底。
正是這次的經曆,讓他們對複刻景泰藍器物這件事,有了心理陰影。
所以在得知李逸要複刻萬壽無疆碗的時候,他們堅決反對。
因為他們認為李逸會重蹈他們的覆轍,會用剝取釉料,對比分析的方法,來重新複刻釉料的配比。
可他們卻沒想到,李逸壓根就沒打算對萬壽無疆碗下手,人家手裏就有現成的釉料配方!
看著李逸手邊像是彩虹一般的各色粉料,耿萬華和蔡毅眼熱無比。
這就是他們試了幾十次都沒有試出來的景泰藍釉料嗎?
這都是些什麼料?
是原礦料還是後燒料?
他們憋著一肚子的問題,想要詢問李逸,最終卻都沒問出口。
他們知道,就算問了,李逸也不會說。
這可是景泰藍製作工藝裏最核心的機密啊!
攝像機死角處,關越看著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急得抓耳撓腮,連連踱步的耿萬華和蔡毅,嘴角的笑意明顯。
耿萬華和蔡毅越急,他越開心。
因為這說明李逸複刻景泰藍工藝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李逸拿出了幾個深口盤來,用清水將桌上的十幾種釉料都調成了釉彩。
跟著,他又將這些釉彩各自搭配,調出了各色的過渡色節來。
看著李逸認真調色的動作,趙金麥忍不住低聲衝劉藝菲嘀咕:“逸哥現在看上去好像畫家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