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在上諭中告訴世人,父親雍正隻是為了消遣,把張太虛、王定乾等道士請進圓明園,但始終沒有聽信他們,沒有吃他們一粒丹藥。
而且雍正帝深知他們是市井無賴,生前就囑咐要將他們轟走,他乾隆也隻是執行父親指示而已。
在驅逐完之後,乾隆還告誡道士們,日後必須守口如瓶、嚴禁提及與雍正帝有關的任何言行。
乾隆在百忙之中做出這樣的舉措,的確顯得有些刻意。
後世之人對於當年在圓明園中發生了什麼,也是十分好奇,眾說紛紜。
李逸附身這麼多次以來,也或多或少的聽說過一些傳聞。
據說雍正的身體一直不怎麼好,大概從雍正七年起就開始生病了。
他自己說過病症,表示自己“似瘧非瘧,或徹夜不成寐,或一二日不思飲食,寒熱往來,陰陽相駁。”
意思就是他感覺自己忽冷忽熱、驚悸不安、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他還曾向鄂爾泰透露,說:“朕今歲違和,實遇大怪誕事而得者。”
究竟是怎樣的“大怪誕事”,無人知曉,但從他頻繁請道士誦經念咒、驅邪治病,並且服用既濟丹的情況來看,應該是心理層麵的問題。
不過李逸曾經在附身雙林,打探景泰藍工藝的時候,看過內務府的《活計檔》。
所謂《活計檔》就是是內務府所屬造辦處裏,記載日常承領各項活計的檔案。
裏麵的主要內容是宮廷傳旨交辦的銅鍰、鞍甲、盔頭、琺琅、金玉、匣裱、燈裁、油木、廣木等各材料,以及琉璃廠、如意館、鑄爐處、輿圖房、畫院等工坊的有關事項。
其中雍正十三年八月初九日有記載,“圓明園二所用牛舌頭黑鉛二百斤”。
而這批數量巨大的黑鉛運進圓明園後的第十四天,雍正就突然暴斃了。
所以,在民間也有傳聞,說雍正是因為服用金丹過量而死的。
有人猜測,乾隆知道父親是服用道士丹藥致死,所以對這些道人深惡痛絕,便急於將他們趕走。
但他又怕他們泄露雍正帝服用丹藥的秘密,將雍正帝不明事理、中毒身亡、不得善終的壞名聲廣播於天下,便下了聖旨封嘴。
這個猜測不無道理,因為乾隆上位之後,就開始重佛抑道。
在他登基之後,江西巡撫常安上奏彙報了本省夏雨不足,所以在省城及廬山上清宮等地請僧道設齋祈禱雨水等事。
但此舉卻遭到了乾隆嚴厲訓斥。
乾隆表示:“今見汝奏摺八件,將不關緊要之事,臚列於前,而將奏報雨澤秋成之摺,置於最後。
是汝以雨澤為可緩之事,而竟不以民食為重也。況齋僧道之舉,不過祈禱中一事。
多一僧道,即少一農民,乃若輩不惟不耕而食,且食必精良;不惟不織,而衣必細美。
室廬器用,玩好百物。爭取華靡,計上農夫三人,肉袒深耕,尚不足以給僧道一人,不亦悖乎!”
他雖然在斥責的話中將僧道並列,但在他登基之後,一直在廣建藏傳佛教的佛堂、寺廟。
比如宮內的養心殿和中正殿都設有他日常拈香、敬佛、念佛珠的佛堂。
而國中道人卻在他的打壓之下,從巔峰時期的十萬多人掉到了隻有兩萬多人。
所以,後世之人愈發懷疑,雍正之死,就是因為服用金丹過量,所以乾隆才遷怒於道教,打壓道教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