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光纜無銅,偷盜有罪(1 / 2)

任正飛繼續介紹。

“計算機的未來就是民用及小型化發展,隻有賺到錢了,才會不斷發展進步。

譬如1973年,施樂推出的奧托,配置為:16位cpu微碼編程定製的ttl芯片,606×808單色位圖顯示器,可以說是商用領域第一台pc!

可惜沒有意識到通用pc巨大市場前景,奧托僅自己公司內部使用,捐贈給部分大學。

在appleii大獲成功後的施樂後悔莫及!

而1975年,ibm設計了ibm5000,1975年優化後的ibm5100售價9000-20000美刀,重量:25kg。

因為時間倉促,沒有對移動環境做完整測試保護,ibm5100上市後爆發質量問題,最終口碑及銷量慘淡。

在1976年,蘋果公司推出的applei電腦是第一台公開發售的第一台mac個人電腦。

或許是蘋果電腦係統封閉,硬件的定製,業界大多不認同其為第一台pc。

價格你們猜降到了多少?”

任正飛拋出問題,趙曉輝搖頭,他哪裏知道。

“上市價的applei,666.66美刀!”

“降了這麼多?”

趙曉輝啞然失色。

“科技進步了緣故。

1977年蘋果公司推出了appleii電腦,初代配置:cpu:1mhz,內存:4kb,屏幕:單色24行×40列,重量:7.3kg。

起售價1298美刀的appleii係列,7個衍生型號,到目前今年1984年,已經銷售了接近200萬台,我估計這個型號能銷售在600萬台。

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黴國人能消費的起。

可惜了,我們國人消費能力有限,如今買台電視都要攢幾年的錢。”

高揚笑道:“也不用悲觀,我想這一批電腦推向黴國的話,肯定能賺到錢的,因為我們的人工費低。”

任正飛點頭承認:“奮起直追,我們已經初步領先了。

不過還是很危險,1980年,在越來越多企業在蘋果的appleii和其它微型機上,使用商用軟件,如visicalc電子表格軟件等,appleii累計銷量口碑雙豐收。

中大型機處於霸主地位的ibm公司,感到勢頭不對。

麵臨前所未有的威脅,給佛羅裏達州研發部門下達1年內,必須研發出有競爭力的微型機的決策!

頂著蘋果appleii電腦的叫好又叫座,先發幾年的巨大優勢。

ibm拋棄了使用自身軟硬件生態鏈,預計要3年之久才能研發成功的設想,堅持用開放式架構。

使用英特爾8088處理器,操作係統則使用委托微軟公司開發的ms-dos係統。

為了增加競爭力,拉攏更多合作夥伴,ibm采用開放了標準,公開了大部分技術資料。

這使得其他生產商很容易生產出相同架構,采用ibm標準接口/協議,兼容ibmpc5150的兼容機。

這個項目最終的產物就是這一台,上市後供不應求的pc5150,並命名為ibmpersonalcomputer。

pc5150巨大成功,後來大家把所有的微型機都被統稱為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