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一家人最終全都回到了燕京過年。
還是在燕京過年有年的味道。
晚六點鍾,興華胡同六號燈火通明。
林琳和母親忙活著做年夜飯菜,長公主高青佩帶著高言高月在院子裏放小鞭炮。
遠處傳來劈裏啪啦的鞭炮聲,清冷的空氣中彌漫火藥味,年味十足。
正堂邊上的餐廳,李老爺子和高揚嶽父兩人,喝茶聊天。
到了七點五十,飯菜做好,開始年夜飯。
餐廳一角放著華威產的彩色電視機,十八英寸,畫麵清晰。
自從椿晚誕生,再加上電視機的普及,看椿晚同時吃年夜飯,再加守歲,成了新的春節慣例。
一家人做好,高揚嶽父舉杯:“又是一年過去了,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快快樂樂,真好。”
話語平和,寓意深刻。
老百姓不就求個平安喜樂。
說話間,椿晚拉開序幕。
“改在體育館啊,感覺畫麵太暗了。”
林琳是演員出身,一看就是懂行的。
“確實太暗了,黑壓壓的一片背景,人也看不清,沒有近鏡頭啊。”
高揚也跟著附和,心裏卻想著陳沖。
好在沒回來參加一九八五年椿晚,避免了那個“你們華夏”的尷尬話題。
也算保住了陳沖的清譽。
一家人看椿晚,吃著年夜飯,雖然有敗筆之處,但還都看得津津有味。
今年可是來了無數大腕。
話說黃一河這位導演,他在進行藝術創作時,身上最大的特點,就是勇於創新。
繼1983年,1984年兩屆椿晚都取得圓滿成功後,1985年的椿晚,黃一河又想搞創新。
這一次,他將椿晚的演出場地,從央媽演播大廳,搬到了燕京工人體育館。
這樣做的目的,大概有兩個。
一是燕京工人體育場,那寬闊的空間,更能體現央媽椿晚那恢弘大氣的場麵。
二是讓椿晚演員,與現場觀眾麵對麵,也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三,據說是看了洛杉磯奧運會宏達場麵之後,感覺央媽演播廳太小氣了,所以就想到體育館裏搞一場。
心願顯然是好的。
然而他卻忽略最重要的兩點。
一個是天氣。
一個是硬件。
其實在體育場舉辦大型晚會和演唱會,取得成功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這些晚會通常都是在春天、夏天和秋天所舉辦的。
卻很少有在寒冬臘月天與觀眾見麵的。
為什麼?
因為燕京冬天太冷了啊。
碩大的體育館內四麵透風,當時又沒有取暖設備,而椿晚一演就是四五個小時,這誰能頂得住?
所以1985年,很多觀眾原本是熱情高漲地走進工人體育館,準備與那些之前隻在電視上看到過的椿晚大明星們,進行“親密接觸”。
然而卻發現越坐越冷,最後大家都在寒風中瑟瑟發抖,誰還有心思去琢磨節目好不好看,演員美不美麗呢?
而且當時的技術條件也非常有限。
黃一河導演想要呈現的大場麵,首先要做到畫質高清,色彩生動飽滿。
而這些都需要建立在先進的硬件配置上麵。
可是以當時的設備,要想達到這樣效果,顯然是癡人說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