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歸義現狀(二)(1 / 2)

“皇宮中的那三人真的是從大唐來的使者?”

沙州城內,一處偌大的宅邸中,一個中年男子正在和幕僚論事。

此人名叫曹仁貴,擔任沙州長史。

對於這個名字,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他另外一個名字卻是被不少人熟知:曹議金。

此人正是曆史上曹氏歸義軍的開啟者,不過現在他還隻是沙州長史,並未執掌歸義軍大權,名字也未改成曹議金。

曹氏嚴格來說並不是歸義軍轄地的大族,在張議潮建立歸義軍之初,曹氏的族人隻是在歸義軍內擔任一些比較低級的職位。

但隨著歸義軍政權動蕩,張氏、索氏、李氏三大家族內鬥,元氣大傷,這就給了曹氏崛起的機會。

曹仁貴也是一個能人,先是娶了索勳的女兒為妻。索勳是張議潮的女婿,所以曹仁貴就成了張議潮的外孫女婿,開始進入了歸義軍的高層。同時,曹仁貴又娶了跟張議潮夫人宋氏同族的一名女子。

於是通過政治聯姻,曹仁貴成了串聯沙州張、索、宋三大家族的中間人。

這還沒完,曹仁貴先後讓自己的姐妹、女兒和沙州本地的十餘個大族聯姻,建立一個龐大的關係網。他這沙州長史的職位就是通過這些家族的支持來的。

長史在一州內,地位僅次於刺史。加上張承奉在與甘州回鶻的作戰中大敗,西漢敦煌國境內又出現蝗災、霜凍等災害,張承奉的威望可謂是一落千丈。

這樣的情況下,沙州本地大族都希望有一個人可以帶領西漢敦煌國走出低穀。

當然,沙州本地大族並不是想推翻張承奉的統治,畢竟張氏一族在西漢敦煌國的威望很高。他們隻是想有人取代現任的宰相張文徹、羅通達等人,有些人就把目光放在了曹仁貴身上。

曹仁貴跟張氏有姻親關係,同時又能代表沙州本地不少大族的利益。

隻是這並不容易,這些本地大族之間也有矛盾。

曹仁貴在沙州這麼活躍,肯定是有野心的,可缺乏有力的支持,助他上位。大唐的使者到來,讓他看到了一絲希望。

要知道張承奉之前得知大唐覆滅的消息後便迫不及待地稱帝建國,這無疑就是叛唐。

誰知道大唐並未覆滅,估計如今西漢敦煌國的高層都措手不及。

張承奉登基稱帝,這些高層可是在背後力推。

“回長史,根據宮內眼線傳回的消息,應該是。來人帶來了半封聖旨,上麵有大唐皇帝的玉璽印。

而且那位使者是宦官。”曹仁貴麵前,一個男人恭敬彙報道。

宦官?聽到手下著重強調的話,曹仁貴自然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但他還是有些疑惑。

“怎麼是半封聖旨?”曹仁貴追問道。

“據說是使者是兩位,但二人在甘州發生了分歧,另外一名使者希望從肅州想辦法前來沙州,但宮內的那位使者卻是橫穿了北邊的沙漠。

兩名使者擔心無法完成大唐皇帝的囑托,所以把聖旨一分為二,這樣不管誰抵達沙州,都能證明自己的身份。”手下人解釋道。

“橫穿北邊的沙漠?是個狠人。”曹仁貴自然知道北邊的沙漠意味著什麼,沒想到這使者膽子居然這麼大,但想到手下的稱呼,他當即板著臉,“記住,什麼大唐皇帝?我們是唐臣,應該尊稱聖人或者聖上。”

說著曹仁貴對中原方向拱手行禮,神色頗為嚴肅。

“是長史,屬下一定謹記。”

雖然不知道自家長史為什麼這麼做,但他並未多問。

要知道張承奉已經稱帝建國,而曹仁貴如今自詡為唐臣,這其中的意思可就值得深究了。

“朝廷使者現在何處?”曹仁貴連忙追問道。

他現在迫切需要從使者那裏得知大唐如今的現狀,這關係他之後的路該怎麼走。

“回長史,在城內的一處邸店,大王派人保護著。”

大王就是張承奉,雖說張承奉從天子變成天王,但對普通人來說並沒有多大的區別。

“馬上派人去使者下榻的邸店,本官要求拜見天使!”曹仁貴想也不想便吩咐道。

“長史,這是不是有些不合適?若是讓大王知道,恐怕會對長史不利。”手下人提醒道。

“怕什麼?本官作為唐臣,拜見朝廷使者,難道還有錯?如今大唐仍在,本官就不信這敦煌國的權貴們還敢背叛大唐。”曹仁貴義正言辭,大有西漢敦煌國內對大唐的第一忠臣。

雖說他是想借大唐來謀取政治利益,但他的話卻是沒說錯。

大唐覆滅了,張承奉稱帝與否都沒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