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4章 觀文議蜀(四更)(1 / 2)

趙觀文聽聞行了一個禮,這才慢慢解釋道,“陛下,之前那次跟蜀國的談判,臣對蜀國的大臣有一定的了解。雖說當時蜀國是張格作為使者,如今其也被貶,但其也反映了蜀國目前存在的問題。

其實在王建執政的最後幾年,蜀國內部的矛盾很大。之前的大戰,蜀國戰敗,為首的蜀軍統帥就是如今掌握蜀國軍政大權的王宗弼。此人應該是在之前一戰留下了陰影,所以才有這次蜀國使團出行。

若是我大唐最後真的跟蜀國簽訂和約,就說明蜀國內部的確不願開戰,這就是我大唐的機會。

對於打仗,臣不是很懂,但根據上一次的談判達成的和約,我大唐和蜀國在巴山以北、秦嶺以南駐紮超過三萬的軍隊。

我大唐的鳳州都督府有一萬五千人,而蜀國在興元府、洋州和金州也不能超過一萬五千人。

蜀軍在邊關的軍隊本就薄弱,若是這次和約達成,蜀國上下必定更加放下戒備之心。若是我大唐此時出兵,定能打一個措手不及。”

聽到趙觀文的這番解釋,眾人也在思索其中的可行性,幾位武將出身的大臣紛紛點頭。

“陛下,臣以為趙大學士所言有理。趁著蜀軍放鬆戒備時發起突然襲擊,應該能一舉破敵。”李嗣源當即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場的人不多,三名內閣大學士、李嗣源、李存璋、安金全以及劉明。隻不過有權議事的就前六人,劉明隻是列席,若無李柷開口,他這個錦衣衛指揮使是不能發表看法的。

見李嗣源也開口支持,李柷又看向一旁的樞密使李存璋和兵部尚書郭崇韜,“樞密院和兵部也是這麼認為的嗎?”

郭崇韜積極回道,“回陛下,若下旨伐蜀,鎮西都督府和鎮南都督府有信心快速攻入蜀地。”

李存璋也跟著回道,“以之前跟蜀軍交戰的情形看,蜀軍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強大。他們所仰仗的無非是劍門關天險,隻要能過劍門關,便能一舉攻入成都。”

在幾位重臣一邊倒支持伐蜀的時候,韓偓忍不住開口說道,“陛下,臣有一點疑問。若簽訂和約之後伐蜀,我大唐就會成為背信棄義的一方,傳出去會有損朝廷顏麵。”

“韓大學士此言差矣,若是能攻破蜀國,損失一些朝廷顏麵又有何妨。”安金全不以為意地說道。

李柷並未表態,趙觀文卻是接著韓偓的話說道,“韓大學士,若是擔心此舉有損朝廷顏麵,我大唐可以在和約正式簽訂之前發起進攻,應該也能打蜀國一個措手不及。

想來這樣就不會有損朝廷顏麵,最多就是兵不厭詐。”

眾人這你一言,我一語的,基本都把伐蜀一事所存在的問題考慮的差不多了。李柷見狀,這還有我的事嗎?

“陛下?”韓偓見李柷在發呆,忍不住開口打斷。

李柷環視一周這些大臣,思索了一會兒問道,“若是伐蜀,需要多少軍隊?會打多久?”

曆史上後唐滅前蜀,從洛陽出兵到攻占成都府隻花了七十天。要知道從洛陽到成都府,就算是大軍走路,也得差不多一個月,畢竟蜀道不好走,速度根本快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