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420分糧和搬出知青院(3 / 3)

上個月,村裏的一個五保戶老太太無聲無息的走到了生命盡頭,她的三間住房也就空了出來。

嶽文軒給出的理由合情合理,雖然大家都不舍得他就此搬走,但也不好攔著。

夏收之後,對於知青們來說,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劃分自留地。

想要搬出去住,首先就要有合適的房子才行。

房子總是空著不住,很快就會損壞,前兩天四叔問我要不要搬過去住,我也就同意了。

沙平昌驚訝的問道:“你這話是什麼意思,是要搬出知情院嗎?你打算搬到哪兒住?”

除了陸文兵這個老知青,其他人到來的時候,冬小麥都已經種上,所以其他人都沒有自留地,要等到夏收之後,大家的自留地才能分下來。

秋季作物種類繁多,有玉米、高粱、大豆、紅薯、花生、芝麻等。

人頭部分的五十斤,再加上按勞分配部分的十四斤,他一共分下來六十四斤小麥。

其實我更想直接花錢買下來,就是擔心這麼做太過惹人注目,畢竟我是知青,本來有地方住,卻非得花錢在外麵買個房子,難免會被人議論。”

劉老太太去世之後,屋子裏的家具和生活用品都已經被較為親近的族人們給搬空了,除了那些不能動的土炕和灶台,屋子裏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

嶽文軒的情況特殊,不需要紅薯充饑,就能保證三個人吃飽肚子,所以三分地都選擇種植玉米。

但現在卻有了更好的解決辦法。

他不得不過了三個月的集體生活,主要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這樣的人就是每個村都有的倒欠戶。

找本村的木匠打了一些必要的家具,又去了兩趟縣城的百貨商店,所有的生活用品很快都添置齊全。

他早就想過搬出去住,隻是因為剛來插隊,不適合太過特立獨行,所以才選擇了過上幾個月的集體生活。

肖海燕拉著嶽紅纓的手,埋怨道:“紅纓,你瞞得可夠緊的,這麼大的消息,怎麼也不提前和我們說一聲?”

他本來的打算是自己出錢,在農閑的時候建兩間房子,這個問題也就解決了。

公分掙的多,分下來的小麥自然就多,公分掙的少,分下來的小麥自然就少。

知青們的自留地原本要劃分到一起,但在嶽文軒的要求之下,他們兄妹二人和顧冰雪的自留地另選個位置。

少了自留地的收成,知青們分的這點糧食肯定不夠吃。

大河村的糧食分配,每年分夏秋兩次,分錢卻隻有一次。秋收之後,按照各隊全年的經濟收入,根據工分的多少分錢。

也有一些倒欠戶,並不是因為家裏人懶,而是因為家裏遭遇了困難,不得已借了集體的錢來應急,這又是另外一種情況了。

晚飯過後,爺兒幾個喝著涼白開,嶽文軒說道:

劉老太太去世之後,她的那個小院不是空下來了嘛,伱看我能不能住進去?”

分錢是純粹的按勞分配,先計算出一個公分的公值,然後按照每個人全年的工分總值,計算全年收入。

李老太太已經在房子裏住了十年,現在賣的話,價格肯定還得再低一點。

因為她來的太晚,工分幾乎沒有,能按照人頭分到糧食,但買糧的錢卻不夠扣的。

嶽文軒隻有三個月的工分,按勞分配這一部分隻分到了十四斤小麥。

來到大河村之後,過了三個月的集體生活,對於嶽文軒來說,這樣的體會不太好。

對於這一點,當地知青辦也有相應的補償政策。所有尚未分到自留地的知青,每人都給多補了一個月四十斤的糧票。

吃著香噴噴的大鵝肉,喝著醇厚的美酒,小院裏歡聲笑語不斷,這是知青們來到大河村插隊之後過得最開心的一天。

第二天,嶽文軒宴請親人和幾個村幹部,主食還是白麵饅頭,主菜則換成了鐵鍋燉魚和紅燒兔肉。

嶽文軒和幾個村幹部的關係,本來就相處的很好,不時的聚在一起喝上一次,關係自然越來越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