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4 章 滿載而歸(1 / 3)

許縣的私鹽隊來的時候輕車簡從,有一隊驢,走的時候是隨從眾多,不不轉道水路,將豐饒縣的烏篷船陸續包了十餘條。這樣大的動靜,驚動了縣的老爺們,他們免不和家的女人們談起事,便是縣令王老爺不談,他手下的師爺也免不和自己常包的表子談起,而要有一個男人的嘴沒那麼嚴實,消息就總會輾轉落到陸大紅耳朵——這些女人們知道了外頭的事,總要和姑六婆講一講,章老娘聽說了,那不就等於是陸大紅聽說了麼?

好,讓她欣慰的是,不論是楚香主是章老娘,都未曾聽說有什麼大人極其地反感買活軍,也很少有人過問他們搜買女童的事情,倒是買活軍的鹽很惹人注意,不過陸大紅在豐饒縣住了足足有一個多月,帶來的鹽早賣光了。她和鹽販子這些日子以來忙的多是別的事,也並沒有閑著,而是在豐饒縣下屬的鄉鎮中奔波——他們的人口販賣大業開展可謂是如火如荼,各處都少不了人手。

在買活軍治下的幾個縣城,雲縣、臨城縣和彬山的女人都很少,這是因為十幾年戰的影響,許縣的女娘就要多一些了,但福建道溺女嬰太常見,總的說來數量也不多,江西道這風俗略輕,隔了虎山,不曾被倭寇侵擾,雖也有盜匪作,但到底要好多了。

用陸大紅的說法,他們算是趕上了好時候,這的‘存量人口’很多,而且正因為這幾年氣候都不算太好,糧食減產、治安,有許多家庭日益局促,能養活的人口越來越少,光是在城關,楚香主就搜羅了上百個女童,五六歲到九歲十歲的都有,有些日子實在過不下去的人家,十一二歲正能說親的女兒,因為在本地實在找不到肯付十兩聘禮的人家,也就貪著眼的小利,為了多上幾兩的身價銀子,孩子賣到了許縣買活軍那。

楚香主找的是現貨,章老娘聯絡的是期貨——有很多兩歲的女童,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很尷尬的,豐饒縣這,女兒和兒子是間隔著生的,被承認的第一胎一定是男嬰,而這個男嬰平安養到一歲以後,下一個孩子倘若是女孩,便會被留下來,這樣在哥哥要說親的時候,妹妹也可以往外說親,實現聘禮和嫁妝的對衝,這些因活的女孩子,倘若她的兄長之後沒有養住,而家庭的收入又在逐年的縮減,那麼家人便感到她們很雞肋了。

養了兩年,多少有了些感情,也會說話了,要下手殺了,也未免過於殘忍,可要往外賣,這麼小的孩子,哪來的銷路呢?若是從,這樣的孩子或許會被送給別家做童養媳,這樣家的財政能多少緩口氣,但今年章老娘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那便是將孩子賣給買活軍,要養兩年,五歲之後,送到許縣去,若是選了一筆賣斷,價格要比賣給別家做童養媳要高了幾倍,若是賣的活契,雖時的少,但買活軍每年都會給捎工錢來,等到女孩子什麼時候為自己贖身來了,那麼到時候能為家賺一筆彩禮,這可又要比一筆賣斷了的劃算多。

五十斤雪花鹽,這便是六七兩銀,哪怕一時吃用不盡,賣一些給楚香主,手眨眼也有了幾兩的活錢,能給孩子找個活路,豐饒縣積極響應的人家比楚香主預估多。陸大紅即便做主向楚香主保證,他一定能拿到很好的折扣,或者選現金獎勵,也能按人頭算錢,一切都聽憑他自己選擇。楚香主因積極便更高了,忙著安排手下到豐饒縣轄下的各村去搜羅人口,他拍胸膛保證,鄉活不下去的人家一定比城要更多。

由於這畢竟是人的生意,陸大紅出麵比別人都更合適多——除了買現貨之外,章老娘也給了陸大紅一些潛在的期貨經銷商名錄,這都是各村各鄉她聽說過的穩婆名字,這些姑六婆雖也習慣了和男人對接工作,但到底和女人更能說心底話。

陸大紅也想一一甄別這些能拿到出廠價的經銷商,順便傳授一些接生上的衛生小常識,普及下產鉗:很多穩婆的衛生習慣不好,經她們手接生的產死亡率要高多,既現在孩子成活率和她能拿到的抽成掛鉤,那麼大部有正常智商的穩婆應該都會改變自己根深蒂固的老腦子,習些買活軍帶來的新知識。哪怕是在接生以用熱水好好地洗洗手,也會有很多產和孩子因受益。

死硬派哪都有,但正常人究竟是較多,就好像這些私鹽販子,他們一開始對掃盲班都報以提防戒備的態度,但隨著陸大紅出了一趟公差之後,從上到下幾乎所有人都意識到,識字真的很有用,如吳老八這樣,認拚音,會了豎式運算的兄弟,便可自己計算出每次來了貨該給付的錢數,自己的工錢,甚至幫著留在縣做文書工作的猴子登記冊簿,試著做出一本賬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