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 章 可惡,又被她裝到了(1 / 3)

如果想要一統,又能夠擇選降生地的話,應該在何處落腳呢?按如今的勢來說,倘若在北方,概是不成的——北邊的日子如今尤其地不好過,氣太冷了,還常起瘟疫、蟲災,又建賊、西賊、闖賊的滋擾,一個平民百姓家的女兒,倘若能維持著命便已很不錯了,想要培養自己的勢力,哪怕高產的稻種也是不成的,北方不種水稻,除非能拿出高產的麥種來。

但即便是了麥種,想要在北方建立起聽命於自己的政權,難度也是很高的,北方靠近朝廷,自然受到的影響也一些。而且北麵的方言不像南麵這樣難懂……地勢也多是一馬平川,氣候又幹燥,官道不難修葺不難保持,自古以來,北方然地便容易處於官府的統治,也很容易受到級政權的幹涉,這都是六姐這樣的仙也無法改變的現實。

在那樣的地方,莫說成立什麼買活軍,高產麥種的消息一傳出去,官府便要差人來請謝六姐了,在那樣的平原,他們就是逃又該怎麼逃呢?人力無論如何也比不馬力,而官府的物力集中起來,總是比剛冒頭的買活軍要強一些。

史以來,反賊都是從偏僻處開始起勢鬧事,這不是沒道理的。若是一處地方物資豐饒,和外界的交通又相當的不便,遠離了政權中心,那就很容易滋養出反賊來,譬如說現在正起勢的西賊、闖賊,就都是從關中發家的,府國原本就是用來形容關中的詞語,可見彼地物產豐厚,而現如今也都各自轉戰陝南、四川等地,這都是物資豐饒,而和京城距離十分遙遠的所在,尤其是片的平原地區,可以發展農業,這正是爭霸的根本。

謝六姐呢?她原本是山東人,是山東鬧蝗災鬧瘟疫,因此流落到了福建道,而不論是山東還是福建道,在黃人來都不適合建築政權,山東距離京城太近,地勢多平,叛會被輕易地調兵平定,而福建道不必說了,贛東、閩北、浙南這一片都是山區,即便在這養了成千萬的兵馬,想要影響勢,何其難哉!

“不論是三省的官員還是廠衛,對買活軍不以為然,都是原因的。倘若買活軍這樣一支軍隊出現在浙北、贛西,甚至是閩東、閩南,都會引發諸公多的關切。”

買活軍的兵士都很學士,但談話時不喜歡拽文,以簡明易懂為主,這是黃人早發現的習氣,他自然予以迎合,遣詞造句盡量平實,往買活軍平日的談吐靠攏,口說手比,形容著的地勢,“因為贛西揚子江,而浙北便靠近鬆江了,地勢也要平坦得多,哪怕是閩東閩南,也能容易地去往廣府一帶,那一帶羊城港,是如今朝廷唯一一個對外開放的關口,對朝廷來說是至關緊要的所在。”

“若是江南道出了這麼一支叛軍,那就要緊了,因為江南道的叛軍,不管是在哪起勢,都可以很容易地去到彭城,彭城鐵煤,四通八達,自古以來都是兵家必爭地,而往走則入山東道,山東又是物產豐饒的好地方,山西則煤,這些地方的叛軍,倘若放置不管,數年內便會成氣候,為朝廷心腹患。”

“而浙南閩北這山區的叛軍?也不過是比彩雲道、貴州道這些漢少夷多、山高水遠的地方要稍微好一些而已,對朝廷諸公而言,用不費太多的心思。”

“體來說,山區的叛軍被輕視,道理都是一樣的,山的田很不好種,多數隻能用人力,在山間開辟梯田,出產再多也是限,而且從這些地方要到處去,尤其是要到北方去,異常的周折不便,也沒長江運輸利,哪怕是將自身的領地經營得如鐵桶一般,也很難走出山區,對朝廷來說,終究不過是疥癬疾,固然也還滿討厭的,但無論如何也誤不了事,無非是少收一些稅賦而已,但話又說回來了,這一帶的農戶很少,所收的稅銀本就無足輕重,也不多這一抿子,也不少這一抿子。”

黃人所提供的見識,對謝雙瑤和買活軍來說應該都是珍貴的,他們沒生氣,而是聽得很入,黃人也就乘勢問著,“如果六姐沒移山趕海的仙力,無法重鑄山河地理,這便都是不可搖的事實,那麼請問六姐,倘若真是仙人降世,又為何擇選了這樣一處地方呢?官自從到了買活軍治以後,自忖對六姐的種種人策,頗能領會其中妙,唯獨此事卻是橫亙心頭,再難得解,還請六姐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