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紙?”
泉州宋府後花園,一位五旬者抬頭有些詫異地道,“這是哪家報房傳抄的?可這會兒不是邸報送達的時日啊。”
“這是買活軍所發的報紙,搭船的夥計設法買幾百份來。”
宋玉亭幾張散發著油墨香味的紙張遞給父親,笑道,“倒也機靈,共發三期,每一期都買一百餘份,所費雖不多,但卻是絕好的人。我昨日已瞧幾期,當真是頗耐人尋味,父親大人請看,光是這報紙上,便看出來有好些生意能做哩。”喵喵尒説
他父親宋太爺聞言,便橫宋玉亭一眼,道,“你倒是有理,一份多少錢?”
聽聞一份十文,便道,“這裏也是好幾兩銀子,須知道大家大業,也在於一針一線,你手裏這樣敞開花銷,叫家裏子弟們學去,咱們家夠花幾年的?”
雖說他年紀大,脾氣難免古怪,但這般發作,其實還在於去年宋玉亭花兩千兩銀子,買一架行車來,且還家的門檻給拆幾麵,就為騎著行車在家裏四處轉悠。此事惹來的麻煩又多又雜,餘波迄今仍舊漾不休,爺子想這點便是來氣,雖還默許宋玉亭和買活軍做生意,但見這種新鮮玩意兒又出在家裏,底是訓斥幾句,這才拿起報紙細看起來——作為商人,再怎麼樣也是不會拒絕信息的,畢竟他們吃的可就是這碗飯。
“買活周報,這是周發的?”先看標題,宋太爺眉頭就是微微一挑,嘟囔句,“倒是還有些分寸……這要也是日發,豈不活脫脫又是一個邸報?”
又略翻閱一,看看版式和字體,因道,“印得倒是雅致,大抵是周報的緣故,這版雕得好。”
此時的邸報,多為手抄,也就是寫本,這在京城是合適的,因為京城的邸報是每日刊發,工作量相當的穩定。但這些邸報發地方之後,傳遞便不穩定,會因為路上的種種狀況出延誤,往往是一批一批來的,而且還有集結成冊的需要。因此民間的報房便會進行雕版翻印,這種雕版相當粗陋,錯謬甚多,商人們也不太挑剔,隻取個大略。
宋家居泉州,京裏的邸報送來至少要一個多月,而且往往是在途進行翻印的版本,是早習慣那低劣的印刷質量,此時見這版式,首先就判斷是極佳的雕版,還在讚歎呢。宋玉亭已笑道,“什麼呀,爹,這是活字印刷。人家一印就是幾萬份,光港口一期就穩定賣個四五千份。雕版?雕得過來嗎?這是他們的新式印刷機,那活字取墨穩定,而且不易發熱積墨,排版又快,除造價特昂之外,便甚缺點——雷弟在信裏滿口稱讚,還說要托我他們家的醫書捎帶過去,他要整合編排,重印《雷氏五十方》呢。”
“還有此事?”
福建道古來便是印書的好地方,因為這裏地處丘陵,林地甚多而又不便耕種,住民百姓伐木砍竹,造紙印刷,前宋起,‘閩刻’便是一大流派,雖這印刷業的心是在建寧,但在泉州亦頗為興旺,宋家己也有在幾家書房裏有股份,太爺知道這雕版印刷的局限——若是要在數日內印出幾萬份來,至少要有五六份雕版輪用,因有木雕版發熱變形、積墨模糊等問題,而活字隻會更差。
按他的經驗估量,一份雕版一日夜最多也就印千次算是極多的,這還要用好的木頭,因此書房發書,若拿捏不前景,一般第一版也就是數千冊,聽兒子說起,這《買活周報》一發是數萬份,便知道買活軍一定在印刷技術上又有突破。所用的活字比木活字、陶活字更穩定,又比銅活字更堅硬,還看正文,不由得就道,“這一套活字如何發賣?若是肯帶一個師傅來教,便是四五千兩也都值得的。”
宋玉亭搖頭道,“這是不賣的,一套四五千兩也止不住。看雷弟也隻是托人帶書本過去排版?他們家可也有書坊呢。隻雲縣那處交通便利,若書坊也能對外接單,我們倒可去印書來,往廣府發賣。”
宋太爺道,“這是一,來你也說,買活軍用的紫頭籌子,那染料不知是如何調配的,難仿造,可見得他們對彩印也是有心得的,這又是一門大可做得的生意,且不說往廣府一帶散發,便是那些西洋人,也可印些什麼聖母圖去賺他們的錢。這就又是一門生意。”
此時一副印刷精美的彩畫,售價四五百文是絲毫也不新奇的,買活軍有金屬活字的技術,毋庸置疑便可燒造金屬雕版,這種雕版本身都是財富,哪怕是每年刻印年畫販賣,都是穩定的財源。宋玉亭滿口稱是,道,“如此免不得又要走一趟雲縣,底掌櫃們倒也不好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