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1 章 第二批貨物進京(1 / 3)

【因此,我可以得出,有許多疾病都通過共享免疫,或是誘導免疫的辦法來提高防護力,這其中對於疫苗的質量控製是至關緊要的,人痘之以無法大其道,便是因為人痘誘導免疫的結果並不穩定,很可會造成小範圍的天花流,危急接種者的命。我對牛痘的選,讓不良反應率下降到了千分之二,甚至是萬分之二,這百分之二、分之二相比,是極其可喜的進步。因此,買活軍建議有活死人,以及時常來往於領土之上的民眾均接種牛痘。】

【接種後,最常見的不良反應是眩暈低燒,但也可什麼都不會發生,低燒一般兩日可退,此後便不會畏懼天花病毒了。尤其是港城市,碼頭相關的職業,買活軍要求接種率達到95%以上,因為我的碼頭有來自世界各地的船隻,即經過嚴格的防疫檢測,依舊很可帶來各種病毒,這其中天花病毒是最難防範的,它可以通過空氣傳播,有時一陣風都會數裏外的病毒帶來……這必須通過宿主傳播的鼠疫比,天花無疑是更可怕得多。】

【感謝醫務人員的辛勤勞作,後勤人員的辛苦調度,自從牛痘被發之後,買活軍境內還有疫情,而豐饒縣接種了牛痘的百姓也僥幸在年冬天的疫情中得以保全,無一染病。現在接種牛痘隻需要五文一人,我提倡有出門做工的農戶都接種牛痘,即便是手上有餘錢,東家也應工錢為抵扣,為他接種,以避免聚集疫情的發生……】

才五文一人!

年江西道似乎是有疫情——豐饒縣說來確然在江西道下遊,是否真的有人死在天花中???

天花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第版的文章頗長,而不同的讀者也各有不同的震驚,但他的立場卻是出奇的一致:第一,他都相信買活軍的敘述,因買活周報雖然才發了四五期,而且文字風格邸報有極大的不同,可以說是詳盡白話到了囉嗦的地步,唯恐讀者不懂。但報上幾乎有虛言,很難說具是因為什麼,印刷風格、報紙質量、信息種類……反正讀者都相信買活軍說的是真的,哪怕對買活軍依舊不太了解的小民,也願意相信這精美異常的活字印刷物上刊載的信息。

第二,他都以為自家需要盡快接種牛痘,因為到報紙,接受到信息的人家,要麼就是京城人士,要麼就是港城市的住民,雲縣碼頭需要麵臨的風險他是一個都不少,而且還多了一樁——如今北麵的天花發得可比南麵要頻繁多了。按報紙上的說法,若是空氣便傳播病毒(病毒、空氣的概念都是報紙上解釋的),那封城也一點都有,也難怪每每北麵起大疫時,京城也一向都有天花流了,差了不過是二百多裏,隻要有一個人帶著天花病毒走到了京城外頭,城裏人都免不得染疫的風險!

若是有牛痘,也就罷了,隻接受自己活在這般的危險裏,並且設法習慣。但現在既然知道了牛痘這東西,那不種上安心嗎?別說五文一個人,哪怕是一兩銀子一人都是值得的!哪家有個幼子愛女的,便是大人願意拚這個命,但孩子呢?怎麼不給孩子?

在此前的幾個月,牛痘雖然也經由碼頭往外擴散,但範圍還是相當的有限,隻集中在幾種人群裏——對牛痘的發有貢獻的人群,他的故鄉,譬如諸暨、泉州等地,還有便是在地理上買活軍接壤的地盤,也自然地擴散了出。而在這些地方以外,一些收到消息的城市,人私下談論著牛痘,對它的態度也各自不一、半信半疑,接種的態度總的來說還是相當的猶豫。

但這期報紙發之後,情況刹那間便扭轉了過來,不但雷家、宋家、王家在各自老家大肆收割著鄰州鄰縣的人望,多少人輾轉親戚關係,請托他登記接種,便是京城中也有許多人托熟識大商鋪的門路——既然買買活軍的俵物,必然就是有關係的,那想必也弄到牛痘幹苗罷?

一時間,京中上下無不議論此事,禦史台仗著自己夠風聞奏事,便有一二膽大的禦史上書,請禁京中騙局——如今城內的確有許多招搖撞騙的青皮,號稱自己有牛痘,一劑賣到兩、百兩銀子的都有,實則根本隻是一些黃豆粉而已,上當的人家還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