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燭注意,下千兩——”
在悠揚的喊叫聲中,漸漸濃黑的天色裏,宮門正一重一重地往內關合,小中人抱著沉重的‘千兩’鎖在一旁躬身等候,這便是入夜時分隔內外的‘下千兩’,除非是當值的閣臣,要在南書房留宿,否則入夜之後,紫禁城中不見燈火人煙,一片烏漆麻黑的,伸手不見五指,那些當值的官員若是出來散步遊蕩,遇到月黑風高之時,被吹滅了燈籠,倒黴跌入金水河的都有過。
國勢誠然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從前宮中各處夜裏都是供燈的,可自從九千歲得寵,第一件事便是廢了‘宮中各處燈火使費’,因僅此一項每年就要耗用十萬兩白銀以上,對內庫而言已經構成沉重負擔。從此以後,宮中入夜便是這般,眾多殿宇蟄伏在黑暗之中,宛若擇人而噬的猛獸,不知為何,又有一絲淒清詭譎之感,仿若白日為宮城,黑夜為冥府,那些托著蠟燭、點著燈籠在其中穿行的人影,半像人,半像鬼,遠遠看去,實在令人有幾分不寒而栗呢。
“皇爺,今夜是去坤寧宮,還是回下處去?”
皇帝放下轎簾子,不再眺望外頭,他心裏實是不爽快,時而便沉浸在思緒之中,外頭人小心翼翼問了三遍,他才聽明白,“不去皇後那裏了,今晚想清淨,不摘燈籠。”
所謂摘燈籠,是宮中後妃侍寢規矩,入夜後各主位在自己殿門外點紅燈籠,若當夜得幸,便有閹人前來,摘下燈籠迎走後妃,唯獨皇後是例外,皇帝找她要去坤寧宮,也可以過夜。其餘摘燈籠迎來的妃子,完事後照樣被送回去,不會留下和皇帝共寢,這也都是祖輩留下的老教訓——有就寢時險些被宮人勒死的先皇。
雖然宮中除了皇後,沒有更多主位,多是一些選侍,但這是因為封妃多少也要有些耗費的緣故,皇帝年輕,從前在這些事上是很熱衷的,甚至可以說是荒唐,燈籠夜夜要摘,有時一摘還是兩三對,尤其是服丹之後,更是通宵達旦。不過這一切在去年黃謹進京,敬獻買活軍大禮之後戛然而止,不僅僅是因為買活軍送給皇帝許多好玩的小物件,足可以消磨時間,更重要的是,皇帝十分信服謝六姐的養生理念,此後疏遠道士,再也沒服用過他們進獻的仙丹,更是按著謝六姐的辦法安排食宿,又習練了黃謹偷學的所謂‘健身體操’,不過幾個月便覺得身體日益壯健,由是便越發保養起來,一旬最多招幸兩次——當然也是因為有了更好玩的事兒去做,沒時間光惦記著胯下這二兩肉的事了。
也因此,迎候他回宮的小中人並不詫異,一頂小轎將皇帝送回乾清宮西暖房,熱水已預備下了,幾個小中人、宮女眼觀鼻、鼻觀心等在那裏,見皇帝進門,微微點頭示意,便一擁而上,為他脫下道袍,用熱水絞了毛巾,先為皇帝敷臉,又有宮人為他按摩肩膀,將他按得渾身鬆軟,此時澡桶中也已經注滿了熱水,眾人便扶著皇帝,讓他跨到了澡桶中,又為他拉上‘拉鏈’,隻露出一個頭在外麵,皇帝便往後一靠,舒舒服服地享受起了宮人按頭,又聽到水聲潺潺,這是他們另外預備了一盆水,要來給他洗頭了。
要說買活軍,享受是真會享受,雖然聽說他們不許澡堂子裏開浴池,但這樣的所謂‘便攜式’澡桶,卻誠然是令人嘖嘖讚歎的仙器,叫人更加肯定謝六姐的來曆不凡——若說這結構倒也簡單的,皇帝看了幾眼便明白了,用一種前所未見的所謂‘塑料’材質做的支架,裏頭是個一人多長的底,中間有一段是特製柔軟塑料——這塑料竟是可剛可柔,令人著迷。這樣要使用時,將其提起卡好,而沐浴完畢之後,隻需要將其抬到明渠上方,拔掉塞子,則所有積水頓時湧出,隨後擦幹盆身,重新折疊擺放,實在是再方便也沒有了!
要說這仙器澡桶,也很是有一番故事,宮中原本也不是沒有澡堂——不但有,而且是很有異國風情的,叫做‘奧斯曼式’的一個小澡堂子,在武英殿附近,名為浴德堂,從前皇帝洗澡多是去那處,但那裏距離乾清宮不近,還要特意勞動,很不便宜,再加上這些年宮中用度日益局促,浴德堂每動用一次,消耗人力不說,光是柴火煤炭便所費不貲,皇帝原本也不怎麼注意個人衛生,由是浴德堂也少有啟用,逐漸廢弛,他不去,其餘妃嬪連傍邊的忌諱也都沒有了。
這樣一來,紫禁城中洗澡便更加是個難題了,因為各宮中便是設了小廚房,火力也並不大,隻夠做兩三個快火炒菜的,要說同時燒許多熱水,確實很難辦到。還有更多不受寵的妃嬪最多是自備一個小爐子,熱菜熱飯,燒水抹身,不但熱水不夠,廢水也難以處理——宮中雖然有渠,但都在殿外,真的要淋浴、坐浴,那澡桶都是木製,非常沉重,是搬不動的,要靠太監宮女一桶桶提進熱水,注滿水早都涼了,便是勉強洗完了,還要再一桶桶提出去,最後扛著大澡桶出去洗涮,實在是興師動眾,一般不受寵的妃嬪也沒有這樣大的體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