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7 章 謝五哥怠工(1 / 3)

“如今你們的老家泉州,已經是六姐的地盤,你們以後就是活人了,從今以後,生都由六姐做主!誰不服氣想走,倒也簡單,交錢買活就行了,你們付的買活錢——三千兩一個人!”

“老鄉們,咱們雖然是來做活的,落地就欠了債,先欠著從東江島到雞籠島的船費,這些田地的開墾費,還有牛錢,種子錢,這段日子以來吃喝拉撒的錢,都得算個清清楚楚,這還沒給你算兵爺開拔的使費,沒算因為運了你們,別人來不了的‘機會成’……”

“交不出買活錢/贖身錢,那便聽六姐的話,六姐讓你們做活就做活,讓你們上課就上課,守六姐的規矩,六姐讓你們怎麼種地就怎麼種地,有不服鬧事,又不買活走人的,那便沒什麼好說的了,砍刀伺候!誰是不想種地,那也可以,掃盲班畢業之後,可以上報了官府,依照官府的分配,到各處做雜活去,也依舊守規矩——”

南腔北調,帶了些訓斥味的聲音同時在海邊響著,從泉州來的南人普遍地較矮,較黑一些,而打東江島遠而來的遼民,身量上普遍更大,神也更萎靡,多少透了一些寄人籬下的味,馴服地聽著一個貌寢女娘在們麵前走來走去,大聲地發表著自己的觀點,“將來若想參軍,想做買賣的,便注意了,格外地留神上課,格外地遵守六姐的規矩,不給咱們東江女娘丟人!”

“下麵開始上課!今天上三堂課,第一堂認字,第堂算數,晚上再上一節課,講一講買活軍這裏的規矩!”

大約十個人圍成一圈,膝蓋上都放著沙盤,握著樹枝筆,這群衣衫襤褸的漢子、女娘們,便都伸長了脖子,急切地向了塗了黑漆的木板,老師們拿起粉筆,在上頭寫了起來,“先讀拚音,bo-po-mo-fo——”

“這一批培訓師的素質都不錯。”

謝雙瑤解下了手上的拳套,透過低矮的草籬,遠遠了海灘上一攤一攤的識字班,滿意地點了點頭,“至少嗓門是很大的。”

“是,效果也不錯,遼民的表現尤其好。”謝大哥也在摘護具,“都是沒飯吃才來的,一般都聽話,如果沒飯吃的同時,又還有沒命的危險,地也沒有了,那麼配合度就更了。”

這些泉州來的百姓,很多還是有地的,隻是不多,在旱災中不夠養活自己,又有一點雄心,也信任十八芝的招攬,這才願意來雞籠島墾荒。和真正一無所有,還麵臨戰爭的遼東流民,在心態上有很大的不同。不過由於謝雙瑤的天妃信仰,在過去一年多裏已經非常深入人心了,而且十八芝對於謝六姐可以說是五體投地,目前雞籠島上的氣氛還算是不錯,並不會讓買活軍感到緊張。

“還是注意官話教育,兩地百姓抱團短期內是很難避免的,交流越順暢,管理越嚴格,就越不容易鬧出鄉黨矛盾。”

謝雙瑤既然把謝大哥從彬山調到這裏,就是準備把內政移交過去了,謝大哥目前來說,算是謝家在仕途上走得最好的一個人,這主是因為他不有親緣身份背書,而且是買活軍中的管理專家,土化了好幾管理著作,這是很多吏目進修時的必讀課。這樣一個人坐鎮雞籠島管內務,陸大紅在雞籠島練水師,可以保證雞籠島的安穩,而謝雙瑤人,接下來一段時間內準備頻繁來往於雞籠島和鷺島之間,兩地都有太多的事情需決策了。

“是,也注意資源調配,盡量公平。”謝大哥在管理上是很老的。“你這邊墾荒的安排出來了嗎?”

“時間表是大致做出來了,下午還上會捋一下環節。”

福建那裏,戰事雖然也不很激烈,並沒有完全結束。雞籠島上如今已經沒有外國勢了——原雞籠島島有一處荷蘭人的塞,十八芝沒有對其下手。這並不是說打不過那幾十個水軍,而是倚仗荷蘭人的麵子在南海立足做生意。自從勒石合約之後,鄭天龍也知為人不反複的理,既然投靠了買活軍,便沒必再給荷蘭人留麵子,再說有紅衣炮乃至謝六姐的神威做後盾,也並不懼怕荷蘭人的船隻,因此便傳話將荷蘭人逐走。

那些荷蘭水兵,雖然並不情願放棄雞籠島這樣的好據點,他們也並非是傻子,親眼目睹了買活軍的船隻來來去去,也從通曉荷蘭話的海盜那裏,聽過了買活軍的傳說,那艘大船——還有紅衣炮,這些都讓他們忌憚不已,在買活軍來訪之後,這些荷蘭人便在塞內閉門不出了,鄭天龍派人去警告過兩次,第三次直接上了紅衣炮,轟爛了塞的大門,荷蘭人便舉了白旗,揚帆退去,把整個雞籠島完全還給了華夏人。這之後還會不會有後續的摩擦,很難說,估計得等買活軍的船往南行駛,才出端倪來。

此時的雞籠島上,有前一百多年間,陸續移居過來的華夏村民,也有在深山老林中捕獵為生,很少下到平原地帶的原住民,然還有十八芝和買活軍陸續搬運來的數千流民——事實上,考慮到遼東的局勢和這幾年中西部的旱災,隻運跟得上,分分鍾一兩百萬日子過得很苦的流民都是湊得出來的。即便是現在,也還有源源不絕的流民正在路上,這也已經是買活軍拿下泉州後,立刻組織搶種土豆,阻斷過一波流民的結果了。

既然如此,那麼開荒墾殖便然是雞籠島的頭等大事了,福建的戰事雖然還沒完全結束,謝雙瑤卻依然親自來雞籠島這裏查形勢,就是抓緊每分每秒,安排已經到島上的流民們去開荒。這非得由這時代的農業大專家——謝雙瑤人來規劃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