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03 章 新生活帶來新生意(1 / 3)

雲縣這裏的生意,的確和外頭是不同的,在十三娘的觀察裏,許多在京城和老家普遍的工作,在這裏卻根本就不存在,就好比說仆人——仆人原本是所有城市中占比甚多的人群呢,但在買活軍這裏,便完全是不存在的。

在京城也好,老家也罷,隻要一次性能拿出十兩銀子,一個月能給上二三百文的零花,再管上一個人的飯,那麼,這樣的家庭就有了買個仆人的條件。仆人可以睡在箱籠上,睡在桌上、凳子上,到了夏天能睡在庭院的竹床上,又或者是月門洞裏,牆上開鑿出的一個小樓梯間裏,大體的說來,住不會是很大的問題,實在不行,找個地麵給他們睡也是常有的,每個仆人都能有自己的床鋪,這連宮裏都辦不到,宮裏的低等宮人睡的也都是大通鋪。

吃的話,再簡單不過了,吃主人家的剩飯就是了,穿主人家的舊衣——財勢人家一年會給家裏的丫頭小子們裁一兩套新衣,讓他們跟從出門時穿,這大概就是仆人最貴重的財產了,若是無緣無故地汙損了新衣,是要遭罰的。

養上這樣一個仆人,一年的成本實在是不高的,便是慷慨的主家,也就花銷個二到三兩,一般一年收入能有個二十兩左右的人家,家裏養上一兩個仆人,那是有必要的,仆人能幫著做些粗活,把主母從繁重的家務勞動中解放出來。

不然,家裏的女主人要照管子女那就做不了飯升不了火,洗曬被套就要花一天的功夫,無人幫忙的話,會形成一個悖論,那就是對於一個稍微講究一點幹淨,也不願老吃夾生飯,手腳還比較慢的人來說,哪怕是不去想吃的穿的從哪來,隻是說生活起居的話,一個人的勞動力,甚至也並不很足以解決她自己當天的衣食住行。

這就是窮人為何總是想成親,女娘也多數都要嫁人的緣故了,兩個人合成一家,首先在家務上,一個人也是做,兩個人也是做,三、四個人,差得都不是很多。那麼,一兩個人的勞動,可以解決三到四個人的衣食住行,餘下的人便可以出去做工,換來柴米油鹽,讓生活得以運轉起來。窮得買不起仆人的,就要通過婚嫁來解決這個問題,而那些稍微有些家產的人,他們便可以雇仆人來做。

十三娘來到買活軍這裏之後,因為買活軍這裏的缺失,這才回頭去審視京城的人口構成,她發現仆人的人數,其實要比平民還多些,一百個人口裏,若說十個是富貴人家的話,為他們服務的仆人至少要有五十個——這還是往少了算了,實際上,大戶人家仆從過千的也很多,常駐府內的便有數百人了,還有在莊子上的管事、奴仆們,這些都還沒有算佃戶,如果算上佃戶的話,在人身上依附富貴人家的人口,甚至有可能過萬呢。

按照她學來的階級論,這些人口,十三娘覺得都可以算是奴隸階級,平民大概隻占了四層,而且隨時都會跌落到奴隸階級裏去,或者,他們為了攀附貴人,有時候還會主動放棄良籍,隻是為了成為大官人的心腹。

這樣看的話,在買活軍這裏,大概有一半的人口,是忽然間被釋放出來,成為平民的——買活軍這裏,目前可以分辨的人群隻有三種,由於十三娘還沒有觀察到任何一種人,能憑借自己的身份享受什麼特權,所以她還沒有給他們劃分階級。

這三種人群,其實也是從職業來劃分,第一種,農民,第二種,商戶,第三種便是買活軍的雇工——雖然說士農工商,但買活軍這裏,工戶一般受聘於官府,或者是被商戶聘請,十三娘便沒算他們。

農民的日子,千百年來都差不多,如今有了高產稻,是他們最好過的一段時間,這個且就暫不說了,和農民是沒有什麼大生意好做的,多數都是規模很小的零售生意,一個貨郎大概就能走遍好幾個村子了,十三娘先不去考慮他們,農戶一般都和縣城裏的老商戶做細水長流的買賣。

城裏的商戶和雇工呢,他們的生活是有很大變化的,因為買活軍幾乎已經在事實上完全消滅了奴隸——首先,謝六姐作為買活軍的最高首腦,她本人很長一段時間,生活是完全自理的,現在她也不過隻有兩個勤務兵而已,這一點曾登上過報紙,買活軍這裏是人盡皆知的,這就帶來了一個結果,那就是買活軍這裏的住民都明白,如果你沒有比謝六姐更有身份,那麼你就不該收用兩個以上的仆人,說難聽點,你算老幾,能越過了六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