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64 章 擴張與汙染(1 / 3)

“所以說,目前最突出的矛盾還在於原材料的不足和運力的緊張……”

時間已經進了八月,中秋節還沒到,但天氣已經顯著地涼了下來,衙門中的吏目都要比平時少了許多——八月正是收夏糧的時候,六月底,正是搶種搶收的時候,打下來的穀子要曬,要篩,從稻穗最終化為黃橙橙的幹穀子也需要時間,再加上新秧苗下地,還得分心去照看地裏,因此,買活軍在八月裏征收夏糧。

這是一件大事,不止是去納糧的農民,收糧的糧站,各地的糧倉要清掃準備入庫,要派人去監督交賬,查看糧食貯藏的情況,還要安排下一步甚至是明年的生產,對於各地的農業局來說,這是一段最忙碌的時間,往往要向其他兄弟部門借調吏目,前去鄉下奔走幫忙——還不止於此,每當這個時候,城裏也格外的冷清,因為大量農民工都會選在此時返鄉,過了這一段最忙的時間,再出來繼續原先的活計。

當然了,即便是人再少,會議也還是要繼續的,謝雙瑤坐在會議室裏,一邊翻看發言稿,一邊聆聽著王衝的發言,時不時插嘴點評。“實際上這是一個問題。”

“……是的,確實是一個問題,我在下一頁就有談到,主要是現在我們急缺的礦石,都來自於內陸,從產地運到港口的損耗很高,我這裏有一份鐵礦商人範佩瑤的來信,她說,如果能有一條水泥路,從山裏運到港口,她就可以把鐵礦石的價格降到現在的50%,如果能在鐵礦附近就建築起高爐的話,鋼鐵的價格也可以降到現在的三分之一。”

王衝翻過一頁講稿,用很快的速度念了一連串數字,“根據我們買境的各大煉鐵廠統計,如今每年我們的極限產能是三十萬噸——這個產量,根據敏朝宮中的資料記載,實際上已經超過了敏朝一年內鐵產量……聽傑羅尼莫說,歐羅巴各國的鐵產量加在一起,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大概隻是這個產量的一半多一些——”

“但是,這個產量還不夠,還沒有觸碰到我們各種鐵器作坊的用鐵量極限,所以,市麵上依然很缺鐵,鐵的價格居高不下,這是如今製約我們買活軍經濟發展最主要的一個因素。”

“哦,又是傑羅尼莫,看來這個歐羅巴人在數學上還挺有天分。”

“傳教士的學問都還算是不錯的,他的各科成績也都名列前茅。”

在王衝下首坐著的孫複生泰然自若地回答——這是臨城縣的老人了,入伍也有四五年時間,在一個年輕的政權裏,這份資曆算是比較老的。隨著他的老上司謝向上被提拔到敏朝京城去做團長了,孫複生也得到機會,在雲縣對一些敏感人群進行管理。他主要的工作內容原本是管理信王使團,不過,前段時間不少昆侖人湧入雲縣尋找工作機會,又有弗朗機教團的教士前來投奔,現在孫複生還要接觸紅毛番的使臣,他要開的會也逐漸變得更多了。

“看起來各地鐵礦的潛力是基本都被發掘出來了,沒有什麼便宜的鐵等著我們去買。唯一的辦法,就是盡量擴大現有鐵礦的產能。”

鐵這東西本來就便宜不了,而且南方,至少是福建道,也的確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鐵礦,雞籠島上的鐵礦已經正在開發了,按照預估的產量,隻夠頂一時之用。買活軍現在比較穩定的鐵礦來源,是來自山陰的範氏家族。說起來,晉陽範家對敏朝來說,也一樣是吃裏扒外的奸賊,隻是和其他的走私商人不一樣,別的走私商人是把一些鐵器、好的鐵料,悄悄地賣給關外的建賊,而範家則是把鐵礦石和生鐵料大量賣給買活軍,讓買活軍到自己的地盤上冶煉。

範家當然也獲得了豐厚的回報,範十三娘隻用了一年的時間,便成為了買活軍政商兩界說話都很有份量的人物,這個天才少女發家的傳奇故事是讓不少人津津樂道的——隻用了一萬兩銀子,便撬動了這樣大的生意,而且浪費的時間實在不多,她先通過千金丸進軍藥業,撈到了第一桶金,隨後利用捐助促進會得到的政審分,拿到了買活軍的采購合同,並且快馬給老家送信,設法從山陰送了一批積存了許久的上好鐵料,運到了山陽道的海州碼頭。

接下來的事就不必多說了,買活軍這裏多少鐵料都是可以吃下的,他們付錢也非常爽快,範家本家立刻嗅到了這其中的無限商機,派出了百餘人到買活軍這裏來開設商行,他們不再做票號生意,而是專做煤鐵供應。而十三娘當仁不讓,便成了範家在本地設立分行的大掌櫃——

這個女孩子,現有的政審分是範家最高的一個,而且受到了謝六姐的看重,加入了鼎鼎大名的‘婦女權益促進會’,據說這個促進會,在各地都有分會,往往會邀請一些她們認為很有前途的年輕女娘入會吃茶閑話,連謝六姐本人都經常出席,哪怕沒有什麼明麵上的好處,光是這份殊榮,便足以讓眾人對曾被邀請參加茶話會的女娘另眼相看了。

像晉陽範家這樣的大商戶,剛剛在敏朝受到了極重的挫折,於敏朝官府中的力量幾乎被連根拔起,正是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範十三娘異軍突起,在買活軍這裏闖出了名堂,自然成為本家傾力投資的對象,商人們往往是最靈活的,本來山陰就不少女子分股經營的事情,現在她坐正大掌櫃之位,也是名正言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