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小冰河時期的緣故,接下來的數十年內,水旱災害,氣候異常是很難避免的,也要奉勸在台下推波助瀾的諸公,今日你用這個借口上台,他日,旁人一樣可以因為一場旱災把你趕下來,若不想把精力花費在論證災難規模,以及災難是否是上天警示之上,還不如多用點心思來栽培理科人才,下回至少可以計算出藥火廠和民居之間必要的距離。”
讀報聲逐漸小了下去,王至孝看了看皇帝的臉色,壯著膽子說道,“這裏還有一句話,主編刪掉了——六姐又問,傷亡人數到底統計出來了沒有,敏朝官吏的數學是不是還一樣糟。”
“刪了?刪了有什麼用,買活軍又不是沒有自己的報紙,《買活周報》上一定是會如實刊登的,既然都走了九十九步,連公告都登了,刪掉這一句,有什麼用?倒是讓人記了一筆,留個罅隙在。”
天氣逐漸熱起來了,若是在以往,皇帝這時候該會回宮裏住幾天,水泥房到了夏天,確實沒有傳統的木造建築涼爽,不過,今年京城的這個意外,把所有的慣例都完全打亂了,今年夏天,不但皇帝沒有回宮,皇嗣後妃們,也都搬出宮中,來到別宮居住。
人多屋少,難免局促,好在皇帝於城中雖然隻有一處別宮,但王知禮、王至孝這些現在當紅的大太監,也紛紛獻出了自己的別府,又有九千歲和奉聖夫人,如今隻合住了一套宅邸,餘下還有不少空院落,在城東北,不受南城風波影響的,現在也都奉獻給天家,安置皇子、公主等十幾個新生兒。
如此忙亂了十數日,算是把孩子們都安置妥當了,宮中也把財物登記存檔,這才開始從容修葺各處屋舍——這一地動不得了,除了太和殿之外,乾清宮、坤寧宮等宮殿,多有損傷的,有些若不大修幾乎無法住人,確實也是把宮眷都搬遷出來,才好做事。
就連皇室天家,也是平添了這許多細務,更何況城中百姓了?本就是人心浮動,各處忙亂的當口,又傳來了各邪道教徒在州縣造反的消息,若不是買活軍答應出麵,別說皇帝了,內閣重臣,乃至如今實際上的掌權者田任丘等人,哪個不要急得嘴裏長燎泡?
因此,買活軍這公告,朝廷壓根就沒有討價還價,而是完全照本宣科地發行,隻是惠抑我在倉促間還是刪掉了這麼一句明顯誹謗譏刺的話語——自然了,便是討價還價也沒什麼用,因為這是謝六姐口授的公告內容,謝向上根本沒有修改的權力,隻能用對講機交談,但對麵卻又不是六姐本人,還要再度請示,才能回話,如此往還之間非常耗電,謝向上說,拿到公告之後,對講機就沒電了,再充滿電,要用的時間,‘不好說’。
不好說嗎?其實沒什麼不好說的,信王送來的仙畫裏,早已提到了這太陽能蓄電池,要給對講機、手機這樣的東西充電,天氣好時,大約也就是一天不到,便可把蓄電池裏的電續上了。
謝向上不過是不耐煩和朝廷扯皮,找了個借口而已,敏朝君臣無不是心知肚明,但又有什麼辦法?眼下能用這速度把公告送到的,隻有買活軍一家勢力而已,這種信息傳遞上的優勢,已經使得所有針對買活軍的軍事行動,先天就失去了兩成的勝算,更不說他們還有那麼多奇技淫巧了。
買活軍越來越強大,或者說,顯露的底牌越來越多,彼此之間的差距也就越來越大,這一仗現在到底還能不能打,敢不敢打,大多數人心中其實已經有定論了,惠抑我等人,因此悲憤莫名、五味雜陳,皇帝卻早已經過了這個階段——也不是他就比惠主編等人聰慧到哪裏去了,隻是身處位置不同,視野不同而已。
這裏聽著公告,別人都不是滋味,他卻反而有些解氣的感覺,喃喃自語道,“說得是啊,都四年了,區區一個數學,還沒學起來嗎?”
坐在下頭的田任丘也不由得歎了口氣,這話是不好回的,不過還好皇帝也沒繼續追究的意思,又說,“其實也不是數學的事,而是科學思維……這四個字有道理,遇事不驚慌,要有鑽研精神,什麼時候都能做到了,我看……距離買活軍來接收的日子也就不遠嘍。”
“皇爺!”
“皇爺請勿做此不祥語!”
幾人都是大驚失色,立刻出言反對,那所謂‘我皇天命所歸’之類的話語,更是不要錢一般流水價往外冒,倒是皇帝處之淡然,擺手道,“不都說了嗎,‘什麼時候’,開化民智哪有這麼容易,五十年也未必有的事情,這會兒就嚎喪上了也沒必要——公告發出之後,城中民心如何?”
田任丘和王至孝對視了一眼,又不禁看了看在皇帝左手下方,一直一語不發的葉首輔,幾人都看出了彼此心中那份不是滋味的滋味,田任丘道,“民心……頃刻間便穩定下來,此時都在議論‘科學’這些新詞,又有人解釋天人感應的意思,猜測南城之事,到底是什麼緣故,是藥火、地動,還是公告中所說的隕石,眾說紛紜,倒不再有人議論龍脈之類的流言了。”
即便是在敏朝的腹心之地,買活軍也逐漸擁有了這樣的威信,這怎麼能叫高官們安心順意呢?倒還是皇帝出言寬慰,道,“咱們找不出答案,買活軍至少能提出一些理論,找出一些數據,有說法,百姓就安心,這是自然的事情。
再說了,買活軍剛崛起不久,政令、高官都是一以貫之,並勿出爾反爾之事,他們說話一向是非常算數的,說到就能辦到,這一點,朝廷不如得多——有差距就要承認,實事求是,是這個道理。不承認問題,怎麼去解決問題?”
確實是實話,現在就連買活軍的敵人,都十分相信他們的話,因為買活軍一向是不怕丟人,最為實在的,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敏朝人最熟悉最擅長的政治邏輯,完全是截然不同。
就像是此刻,有誰能料到,買活軍真會放下彼此敵對的立場,來幫助敏朝辟謠?消息傳到關外建賊、韃靼可汗,甚至是西洋人那裏時,十成人有十成怕都是驚訝得合不攏嘴,想不通其中的道理,他們連晚飯都吃不下的,這是多好的機會——哪怕礙於和議,他們不會立刻出兵擴張領地,但讓帝國的北方陷入戰亂,對買活軍來說又有什麼不好呢?征服一個貧窮混亂的敵人,總比征服一個強大、富饒,人口多得如浪潮般永不斷絕的北方,要好得多吧!m.X520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