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2 章 買地婚俗(上)(1 / 3)

雖說是和外男同坐一桌,多少有些不便,但好在張兄弟待人尊重,眼神並不亂看,多和木頭對視,有竹匾遮掩,木頭媳婦也就逐漸放開了,三人坐著,隻是說些買地的事情,張兄弟借著剛才的話頭,也介紹一些買地的民風。

“確然我們那裏,男女雜處避忌是逐漸少卻的,原六年多以前,買活軍拿下臨城縣時,也是一樣的男女分桌規矩,家裏不來客也罷了,若是來客,女眷、孩子都避到灶間吃飯。那時候女娘自然也是很少出門的,多是在家做些針線來幫補家用。”

一桌酒菜十分豐盛,一整隻燒鴨斬成結結實實的一塊一塊,在盤子裏堆成了小山,又有那肥瘦相間,紮緊壓實了,用石板壓出肥油來,讓肉質更加緊實,切成一片一片的涼肘花。

這肘花在夏日吃來,冰涼可口,鮮香潤澤,又並不過於油膩,但售價十分高昂,多是供應官宦人家,也是木頭家裏人口少些,又無子女的負擔,這些年來朝廷財政又好了不少,這才能偶然買上一荷葉包來,用以待客——

自從內庫開始發賣買物,京裏的財政就好得多了,田任丘當權之後,廠衛係人馬的日子肯定也要比之前好過,這就是所謂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雖然買活軍使館來開了超市,多少分潤了內庫的出息,但畢竟超市庫存有限,一樣的貨源,沒辦法的人總是要去內庫那裏買,再者,內庫也壟斷了京裏各官宦人家的蜂窩煤供應,窮人家都私下裏偷偷摸摸地買京外自個兒搖的煤球,官麵上的小吏,隻要一次賣得不多,孝敬又給得足,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如此不過數年,京裏也就形成了一整套有上有下,供應充足的體係了。

木頭這大漢將軍,吃的是錦衣衛的供給,他要升職,沒有家裏的打點,很難頂走別人,但光是站班所得的銀子,一年分的冰炭錢,倒也足夠小夫妻兩人舒舒服服的過日子了。因此木頭媳婦還壯著膽子走遠了些,買了一海碗的燒羊肉,配著新下來的黃瓜、大蒜,又炒了兩碟青菜,切了一盤子鹹菜,也就是極為體麵的一頓飯了。m.X520xs.Com

既然張兄弟不喝酒,木頭也就不喝,三人就著特意泡的一壺濃茶——本是預備解酒的——在暮色中將買活軍這些年的變化款款道來,木頭夫妻都有大開眼界之感,深覺這頓飯請得不虧,畢竟,他們雖然常看《買活周報》,但周報首先是給買活軍的百姓看的,其中介紹本地生活的文章並不多,很多事還是要買活軍自己的活死人說來,才覺得生動活潑,如在眼前。

“要說這規矩什麼時候開始改易,倒也沒個說頭,先一定是從做工的婦女開始的,你想,婦女一旦開始出門做工,難道還能避著人吃飯不成?尤其是那些女吏目,在食堂還好,女吏目自己聚在一起,男吏目又是一桌,可外出公幹呢?下鄉呢?雖說買活軍沒有大吃大喝的規矩,但村裏管一頓粗茶淡飯,大家坐下來聊幾句這總是要的吧,女吏目來了坐哪桌呢?”

“要知道,買活軍處的主任、局長什麼的,不少都是女娘,但村中的村長、村老什麼的,可未必一定有女娘,就算是有,難道她二人單開一桌?”

“又有許多匠人也是女娘,譬如水泥工,拌料的現在不少都是力氣大的女娘,他們便更不講究了,聚在一起吃飯時難道還讓那一兩個女工走開嗎?許多時候,這水泥工還是別的建築隊借來的,因為水泥拌得好不好,這差別太大,而女娘心細,懂得根據沙子、水質來配料,這好不容易請來的女師傅,難道不要好好招待?”

京城這裏,水泥並不是普通人家能接觸到的東西,因水泥粉很貴,而且這東西平時也沒有單獨修個小物件的,要麼就是扒了房子翻新時做水泥屋,要麼就是在自己院子裏再起幾座,小門小戶,兩樣自然都是輕易辦不到的。

因此夫婦二人聽說這些,都是目眩神迷的,恨不得能親自看看全水泥的房子到底有多舒適,又咋舌於女娘也去建房子,都道,“買活軍處的女娘倒是都健壯的,竟是什麼工都做得!什麼地方都去得!”

“做力工的相對還是少,多也是村裏的健婦,學問不太好的改行,小娘子們還是多做巧活文活。”

張兄弟的介紹也符合大家的認識,女娘中有學問的很多考吏目,或者做會計,學醫,前程都不差,學問不太好的則在製衣廠做工,製衣廠是此時買活軍處非常重要的一個產業,如今的鬆江幾乎已經完全淪為皮棉供應處了,本地的棉布無法和買活軍的產品競爭,隻能專做綾羅綢緞這些買活軍不做的東西,那些專做棉布的工人,許多都去投奔了買地。

“也有些考去學機械的,有些做教師的——但教師不太多,因教師收入不算是太高的,尤其是掃盲班的教師,要鑽老林子,女娘不太愛做,很多都是外地來的書生應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