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享有全部人身權,承諾在婚姻中不損害對方身體……”
泉州府,宋府,宋玉亭也放下手中的報紙,若有所思地念叨著這句話,他重新翻到末版,仔細地看著問答中對於相關概念的解釋——臥推、腰圍、上臂圍,犯罪記錄、三代血親這些概念,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也都是第一次接觸,不仔細解釋清楚,恐怕連頭版中到底說的是什麼,都是一知半解,再加上買活軍的度量衡,並非是人人都必須要接觸的東西,要是沒買新式尺子,身高還不到175呢,便覺得自己已十分高大,絕對有185的人,也絕對不在少數的。
就是泉州宋家這樣,雖然並未進入核心決策層,但因為和買活軍打交道比較早,各方麵都得風氣之先的家庭,對於這份招親書,也有些吃不住了,宋玉亭光是頭版頭條就已經看了一個小時,這會兒,他又把末版的解釋性問答仔細地看了好幾遍,這才終於從驚濤駭浪般的思緒中平複過來,走出自己的小書房,來到花廳中叫人,道,“去把太太叫回來。”
宋家現在的境況,和從前也大不一樣了——從前,家中少說也有二三百仆役,但隨著買活軍入主泉州,宋家率先響應政策,數次分家、厘定婚書、放良等等,現在,宋玉亭一家,使用的幫傭不過是二十多人,規模比之前要大大減少了——他們也分家了,宋玉亭是次子,但他最精明能幹,主事著家中的生意,父親也跟著他養老,因此,他這一房人口還算是比較多的。其餘他大哥、三弟等兄弟家,分到的多數都是一些現金,兩三套院子,這幾房,有的一房人十幾個,也就雇傭三四個幫工,排場和從前相比已是局促了極多。
當然了,若是就這麼分,宋玉亭也要被人戳脊梁骨的,他們幾房還有宋家海船的股份,每年拿些分紅,但生意的主導權是全在宋玉亭這裏。宋家把自己的地幾乎全低價賣給買活軍了,又從買活軍手裏租回來一些,成立公司,養牛、種牧草,並且統一種樹苗,這個育苗公司專門做買活軍認為開發難度高的山村,育橡膠樹苗、楊樹苗、榆樹苗等等,這些樹在買活軍的林場中有重要作用,因為買活軍現在的用紙量很大,必須要專門規劃林場,製定速生林種植計劃,否則光是每年的紙漿用量,都要把山頭給薅禿了,若是說從外頭送紙進來,外頭的那點產能也根本滿足不了哇。
當然,他們也繼續做海貿生意,跟著買活軍發財,宋玉亭是個有眼光的人,他做事自有章法:宋家在海貿裏是發財了的,但是,他們的錢並不揮霍,而是去做這些本大利薄,卻為買活軍急需的生意,而且一向如實交保護費。固然,宋家把賺到手的錢白白地讓出去不少了,光景似乎還不如從前,但這得看和誰比,從前還來勒索宋家要自行車的李家,現在去哪裏了呢?他們住什麼房子呢?可還有生意做嗎?他們家死了多少人了?
當然了,宋家也不是沒經曆風波,去年轟動泉州的賣花翁案子,使得宋家這一族在泉州都抬不起頭來,也隻有宋玉亭一房安然無恙而已,這些族親有不少都去南洋安身了,不過,這不影響宋玉亭這一房的發展,他們家在泉州若是認了老三,那就沒人敢認老二——老大肯定是雷家,這不必說的。
雷家受到的影響最小,因為他們本來就太多產業,而且還有買活軍重視的醫療技術,現在更不必說了,闔族天生的出路就是醫藥界,有天分做醫生護士的,這不說了,便是沒天分,想經商務農,那也多的是職位,做醫藥生意、藥材培育……醫藥業的前景實在是太看好了,賺錢的地方極多,小日子過得差不到哪裏去的,最少都能保證一套水泥二層的小院子,稍微得意一點,專養一頭驢,在自家實現自來水自由,甚至自設冷暖淋浴室,這都不是奢求。
至於宋玉亭家裏嘛,穩穩的坐二望一,社會地位略遜,但錢上更加實惠。他自己是娶親了,孩子還很小,但他的弟妹有些還可議親,如他們這樣的人家,是肯定不會去婚介所的,親友聯絡,早就內部解決了,而且可挑選的範圍極大,在婚書上,回旋的餘地也多。
有些老規矩的人家,還按著從前的想法,來寫新格式的文書:三從四德,出嫁從夫,什麼三權一圈呢?工作權我們不要的,人身權麼,也隻限製女方,不限製男方,至於財產權更不說了,一切全由夫家做主,多少年來的老規矩了,自有道理,寫得生生分分的,還是不是一家人了?以你宋家的教養,還能虧待了我們家的女兒嗎?
在宋家這裏,他們的女兒結親時,肯定不會這麼寫,但娶親時又不一樣,誰不想多占點便宜呢?不管丈夫會不會這麼做,在文書上擁有這些權利,總是這感覺總是很不錯的——他們給的彩禮也大方,並不計較陪嫁時是否全賠回來,總之一句話,還是老規矩,不過換成了新格式的文書而已。
宋老爺子一代很能生,宋玉亭有十幾個兄弟姐妹,買活軍進泉州時還沒成親的就有六七人,先後結親兩次,都是如此行事,以他所知,很多原本的望族,在買活軍這裏混得還不錯的,私下都是這麼說親的,甚至買活軍的新貴,如果找了條件不如自己的妻子,三權不圈的也大有人在。婚姻中的博弈本就如此,你情我願的事情,婚前都是講好的,並沒有絲毫強迫,就算是如此的婚書,外頭的女人也隻有跳著來夠的,甚至不顧他們已經成婚,還來自薦枕席,做沒名分的外室的也大有人在呢。喵喵尒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