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63 章 新兼職(中)(1 / 3)

從奈子房胡同到買活軍使館,若是平時也就是一刻鍾的路程,今日因為下雪,木頭嶽父便囑咐大舅子送他們過去——木頭一家,在老胡同的家境算是數一數二的了,木頭大伯從前便是大漢將軍,他自己幾個兒子都不中用,不如木頭高大,因此便讓木頭承了這個缺,說的親事也是錦衣衛裏的小百戶人家。

這一點,從木頭嶽家的架勢就看得出來了:他們家有驢車,還養了一匹馬,這會兒讓木頭媳婦、衛姑娘盤腿坐在青布小車裏,餘下三個男人步行,順著胡同走了一盞茶功夫,便拐到了大道上,大道上沒積雪好走些,這裏因為要過車馬,雪一停護軍就上陣鏟雪,驢車跑在上頭不打滑,否則,那真是比人走得還慢,一步一趔趄,唯一好的一點,便是坐在車裏至少有個擋風的,再抱個暖爐,能暖和些。

“這就開始采冰了?這河還沒凍瓷實吧。”

見金水河上有些人影,幾人也不由得指指點點,都知道那是小中人在查看冰的厚度,等到數九寒冬,就要組織人來采冰了,這也是京城的一樁生意,金水河的冰隻許皇家采,什刹海等後三海處,附近的寺廟也會前去采冰,到了炎炎夏日,捧出冰碗子招待香客。

又有小販去買了冰來,鑿碎了加在飲子裏,走街串巷的叫賣,在夏天這門生意也很有賺頭,不過,隻有平民百姓會買——這都是河裏鑿出來的冰,泥沙俱在的,有些甚至還有浮萍,做冰碗子倒也罷了,隻是一個冰鎮果子的容器,可加在飲子裏一起喝,那可就太不講究了!

“這不是采冰,是驗看冰麵,要在這一段做冰嬉呢,也不知是宮中哪個貴人起興了。如今皇帝在別宮住,從他那兒過來這一段河麵近!”

“冬日裏果然還是住在別府舒服些。”

“那您說呢,光是一份暖氣、鍋爐和冷熱水淋浴,別宮就是獨一份了,況且又省錢,從前冬日洗一次澡,要開浴德堂,那花費海了去了,別宮那算什麼呀?就是幾頭驢,些許柴火,一個鍋爐的事,聽說還有禦史上本,要關封空虛宮室,省些嚼用出來,安撫關陝呢!”

木頭的消息自然靈通,他大舅子也是廠衛中人——倒不是什麼讓人色變的密探,但隻要沾了廠衛的邊,如今就是炙手可熱,消息比木頭還多,言談隨意便是衛姑娘平時難以接觸的官場故事、宮中秘聞,“又有說如此成何體統的,皇爺批複:從前說要省錢,現在真省了又多嘴。宮中因此爭執不下,年前怕也拿不出定論來了——隻是,若裁撤了宮中人手,又有不知多少宮女子、中人,無個生計了。”

一頭說,一頭嗟歎,兩個女娘貼著車壁聽外頭男人們說話,不知不覺也就到了買活軍使館這裏,衛姑娘對此處是不陌生的,她多次前來這裏,上課、做工,總之是和買活軍的女娘結交。也就是前段時間自個兒忙,這才少來了——買活軍使館分了兩個門,一個是平時進客人,舉辦儀式的禮門,雖然高軒巍峨,但除了之前開專場時,客人從這裏進之外,平時使用的機會很少,一旁的胡同裏還有一個小門,就連使團成員沒事也都多從小門進出。

今日,這小門前也是十分熱鬧,光是驢車就有二十來輛,都列成隊在胡同裏排隊候著,還好,買活軍所在的這一片,本就較偏僻,多是高門大戶的莊子,地方也大,這條胡同對過也是別人的府邸,隻開了一個角門也常年鎖著,否則,這些驢車要是排在衛姑娘家那條胡同裏,非得把大家都堵得出不了門不可。

“這是在做什麼?超市又在上貨了嗎?玻璃已經修好了?”

木頭大舅子此時已經把驢子指揮著排到了隊伍末尾,看來這些驢車的來路原來在此,木頭道,“應該都是來運煤的,這是第二撥了吧?”

幾個車夫匆匆在這裏指揮驢車前行,口中搭腔道,“正是呢,今早剛去南城走了一圈,這會來往各處運去。”

“煤?”

在北方的冬日,煤、柴這兩個字,能撥動每個老百姓的心弦,衛大郎和衛姑娘的耳朵豎起來了,“這是打哪運來的煤?”

“南洋!”

這是出人意表的答案——自古以來,京城的煤就一向是城中百姓的一塊心病,自從定都京城之後,京城的煤柴一向是嚴峻問題,二百多年來,先後砍禿了幾座山脈,使得京城一帶的天候日益變差,常起‘黃風’,此後實在沒有辦法,隻能開放了西山有限的區域,令民窯采煤,送到煤市街販賣:西山產煤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因為本也是皇陵所在,所以一向嚴格把守,禁止任何煤窯開設,寧可先去砍樹來燒炭,這在後人來看,其實是相當短視無腦的政策,《買活周報》就曾撰文批評過這種做法的無知,認為這破壞了京城一帶的生態。m.X520xs.Com

這還不算完,稅吏厘定的煤礦課稅銀子,又不知惹來了多少煤工鬧事,直到這幾年來,取消了西山煤課,又有買活軍處供應的蜂窩煤,京城的煤炭供應這才逐漸趨於穩定:達官貴人、大戶人家,一般都是用上等的木炭,再加上買活軍供應的蜂窩煤。而由於木炭在本地十分昂貴(京城附近可以燒炭的樹木已經極少),本地百姓主要是用西山煤自己私下製成的煤球,以及每年砍伐灌木叢得到的細小柴火,作為過冬的主要燃料。

按照往年的情況來看,因為煤球技術的出現,百姓們冬日取暖的情況本來是日趨轉好的,但天氣轉冷,又對衝了技術進步帶來的提升,京中百姓冬日饑寒的情況這兩年間又複再現,尤其是今年,南城大批百姓始終住在窩棚中,原房子所在重建非常緩慢,南城本就貧賤,每年也要冷死不少人的,今年更是不必說了。

雖然也有大戶人家前去施粥施藥,還有施衣的,但也無法改變最基本的事實:窩棚取暖,消耗的燃料肯定要比在屋子裏更多。而北方是一定需要燃料取暖的,光靠衣服撐不下去。西山煤礦的產量又很有限,今年的需求還大,於是價格上又水漲船高,在最需要煤的時候,煤價最高。這不是一兩碗熱粥能解決的問題,南城如今還有流氓到處搶柴搶煤的,甚至鬧出人命的情況都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