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02 章 紅油如鏡(1 / 3)

鍋子這個東西,若說還要有人什麼人來發明的話,那就實在是太侮辱人了。隻要是在有冬天的地方,現架起一口鍋,使得鍋中的食物保持溫熱,就是腦子不帶拐彎的土著都能想得出來。如今華夏天下間少吃鍋子的地方,除卻剛開拓的南洋之外,隻怕也就是雞籠島、瓊州島那些終年沃熱的地方了。

貧富之間的區別,不過也就是吃得精細還是粗糙罷了窮人麼,一個鍋子,白水裏豆腐蘿卜,能加些醬油做蘸料,就已經是很不錯了,這鍋水是沒有太多味道的,因為鹽貴,所以要在各自的蘸料碗裏找味道,一般是粗鹽加醋,有些地方醋還很貴,那就是用醋布加水擰一擰,有點兒味道就完事了。更窮更吝嗇的人家,掛條鹹魚,讓大家用眼睛借一借味道,也不是沒有。

至於富裕人家,自然不會如此寒酸,此時常見的做法,還不至於到隻用高湯那樣奢侈的地步,一般來說都是熬煮雞鴨湯,做八寶一品鍋子,本身就是燉鍋,以小火溫熱著吃,若不是設宴的場所,那麼家裏吃到一半,把料吃空之後,也會把熟菜傾入湯中加熱,在南方常見是清炒的青菜豆腐,天冷油凝,倒入湯中再煮一會兒比較入味,還有雪裏紅等酸菜,放入湯中也可起到解膩下飯的作用,算是江南冬日常見的吃法。

若是在雞籠島、雲縣這樣靠海的地方,冬日吃鍋子,現在還逐漸流行吃山珍海味一品鍋用這幾年來逐漸常見的山珍幹貨,如筍幹、木耳、香菇幹等,發起來做湯底,再把碼頭魚市便宜賣的小雜魚拿回家中,略微醃製,會吃的還買些海帶幹、海蠣幹、金鉤海米,一起加到湯中,一大鍋燒滾以後,大家先吃料,最後再吃湯底。

會吃的再下一碗麵,留幾枚蝦子相配,這一碗海鮮麵那真是鮮美異常,撒上一些辣椒、青蔥在上頭,是很多人心中冬日無上的美味,足以壓得住這頓實惠不貴的鍋子陣腳,唯一的缺點,便是雞籠島大多時候天氣還是炎熱,就算是冬日,這麼一頓吃下來,也是滿身大汗,又想吃,又燥熱,禁不住的為難呢。

若是在從前,魚鮮不說,木耳、香菇幹就沒有便宜的,不過買地農業發達,這些年來,各色幹貨的價格逐漸下落,尤其是香菇,逐漸從野味蛻變成尋常的家常菜,買地各人都喜它肉厚,滋味也濃鬱,各地都引入了養菌廠,養菌、曬菌,逐漸成為買地農戶一門新興的副業,香菇幹也成為買地往外貿易重要的貨物之一,也是少數輸出的非工業品。眾人一品這鍋子湯底的味道,都吃出香菇的鮮味兒,有人道,“這是用香菇幹磨粉撒在裏頭了吧真是鮮美,就是有點辣”

說著,便要再喝一碗,老艾忙笑道,“不急吃這牛油紅鍋規矩是先燙菜”

這時,一盤盤鮮肉片也來了,隻見那紅鍋沸騰翻滾,生肉入內,不就便熟而縮起,飽蘸汁水,此時取出,在蒜泥、芫荽、醬醋碗中一滾,送入口中,那真是說不出的刺激。蒜泥、芫荽、辣椒,都是味道極重的香料,這燙肉的腥氣,完全被遮蓋了過去,又有紅油點綴期間,著實是香濃味美眾人隻吃了一口,都是停不下來,盡管肉有過老的缺點,但眾人牙口都是不錯,完全可以忽略,當下一邊喝茶一邊吃肉,隻覺得痛快無比,吳老八嚐了幾口,也動容道,“是牛肉看來,川內果然多牛這牛油居然能富裕出來做鍋子了”

他這話也是有道理的,因為牛油、豬油的用處很多,食用反而是相對次要的事情了,牛油是上好的蠟燭原料,也可以做燈,用來保養刀劍要比植物油效果好得多,而且還能做抹臉的麵脂,上唇的口脂,凡是用脂作為結尾的東西,牛油都是最上等的原料來源,其次則是豬油。

除此以外,上等澡豆,藥物大多數治皮膚病的方子都是要用葷油來和的。牛油還能造船,如果用量足夠,比桐油效果要好,總之,這東西各地也不是不產,畢竟就算不殺牛,到了年紀也還是會老死,一個地方每年多少都有牛油出產,但即便如此,要說富裕到滿足了這些所有需求,那也還是有些不夠的。

不足的部分,大多時候是由豬油、羊油補充,也因此葷油在百姓的飲食中是比較昂貴高級的東西,大多數時候,有途徑都會賣掉,寧可自己食用素油,用葷油做的點心之所以名貴,也是因此。在買地沒有崛起之前,那都是給本地大戶吃用的奢侈品,就算如今,買地的養殖量大大提升,民間仍然沒有用這麼大量的葷油來做火鍋的習慣,燉一隻雞,借助雞油、鴨油的香味,就已經是殷實的表現了。

別說牛油,就連牛肉,在買地都是少見的,買地的牛政和敏地一樣,都非常嚴厲,而且貫徹得比敏地還好,敏地還經常有些小牛跌死,買地這裏,問責製度完善,牛的來去都是可以查的,一年之內倘若意外死亡太多,要有人受罰。

而且,本地的達官貴人畢竟還少,吏目調動頻繁,個個壓力也大,並無閑心享樂,因此,一年中最多隻有一些老死的牛,把牛皮、牛油、牛尾等物分離之後,剩下的牛肉,熬煮許久也是難咬,要說用來燙火鍋吃,那根本咬不動啊川蜀這裏,不但有牛油紅鍋,還不止是秦將軍這樣的頂級人物享用,還能成為本地飲食新尚,蔚然成風,那就隻能說明一件事,便是川內的牛確實是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