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9 章 小曹你糊塗!(1 / 3)

油棕還是棕櫚又亦或者是甘蔗

船上的一席閑談,難倒的並非隻是小曹和金娥,一整船的人,或多或少都被帶進了這個問題裏,也都在想著自己的選擇有些有身家的富商,已經感覺自己看到了一條新的發財路子,隻是細節還要斟酌,有些人則在心底尋摸著能合作的田師傅,黃景秀一無所有,反而沒有那麼多雜念,隻是對這問題的答案極其好奇,設身處地的想,倘若她是想去南洋搞種植的商人,隻怕也很難在橡膠和油中擇選。

橡膠這東西,完全是新的,到底什麼時候能進步到成為百姓人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還很難說,雖然種出來或許也不怕賣不掉,官府總是會買的就像是橡膠工作服,用得上的農戶一開始買不起,可買地的官府,和敏朝的衙門完全不同,買地的官府可以自己出錢買下來,給他們的水兵用呀。

如此,研究橡膠的廠家,便會感到能回本,有進一步鑽研的動機,運氣好的話,橡膠原料跌價了,雨衣、工作服也越做越好,總有一天,家家戶戶都能負擔得起,也感到不備一樣十分可惜這就是官民兩便的大好事了,製造橡膠織物的工廠是官府的,做那種提取橡膠的機器的工廠也是官府的,官府雖然在一開始買橡膠工作服的時候虧了,但長期來看,可以從這些工廠中回本,還能收保護費,他們是不會虧的。

邏輯推導到這一步,她還是可以理解的,而且,黃景秀認為大概也隻有買地的官府能做到這一點了,雖然是官民兩便的大好事,但敏朝的衙門可辦不到,現在她對買地逐漸熟悉起來之後,首先得出的結論就是,敏朝的衙門人實在是太少了,就那點編製,基本是什麼事都辦不成,買地這裏,衙門的吏目雖然多,但卻沒有人浮於事,大家都各盡其責,就像是一尊千手千眼觀音,隻有這麼多的人組成這樣一個衙門,才能辦到這麼多事情,倘若人少了,那當真是什麼事情都辦不成。

但是,再接下去,要深入到實務中去時,黃景秀不懂的地方便很多了。吃晚飯時,她便提出了好幾個有些幼稚可笑的設想為什麼不一塊地種油棕,一塊地種橡膠樹呢

這個想法立刻就被笑話了,考察團團長吳老八告訴她,就算是很大的農業聯合社,往往也隻會選擇一種經濟作物。“這個東西不是把苗栽下去就結束的,要養護、除蟲,種樹就像是繡花,一種針法有一種針法的竅門。就算是買地的農戶,倘若不識字,不記筆記,在常見主糧作物之外,能種好兩到三種經濟作物就已經算是很聰明的了。”

田師傅和股東們當然都是識字的,但是,土人們呢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能讓土人們掌握一種經濟作物的種法,就相當不錯了,還想要多種幾種那實在太為難他們了。再者說來,在土地有限的情況下,種一種作物的好處還是多的,別的不說,就是商人來收購貨物的時間都好安排,人家要走十天的路來你這裏,那是一年來兩次,每次收走50好呢,還是一年來一次,每次收走100好呢

黃景秀雖然頗讀了幾本詩書在身上,但她確實還小,也沒有什麼社會經驗,在這時候是很露怯的,她不由得紅了臉,不敢再高聲說話了,但還是低聲問金娥,“那為什麼不把本錢分成幾份,分別投資油棕和橡膠樹的生意如此,哪邊賺錢,對於自己都是有利的,倘若有一邊虧損了,損失也不至於過高”

因為對自己失去信心的緣故,她的聲音越來越小,但金娥卻聽得很認真,而隔桌的小曹,大概是耳朵很尖的緣故,還熱情地主動接話,“其實這問題挺好的,說明你很聰明這叫風險對衝,其實是很明智的投資策略,我在船上也差點就這麼回答了等等,我年糕吃一口再和你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