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環球歸來終(1 / 2)

半年後,登州港。

得到消息的王博,對虯髯客歸來,自然無比重視。提前許久開始做準備,這群勇士配得上隆重的待遇。

不僅王博重視,朝廷每位大臣,同樣非常重視。

這種事能親眼見證,作為大臣,心有榮焉。

載入史冊之大事,能親身見識過,誰不為大唐的興盛而自豪。

受王博以及大唐東征影響,山東半島的登州,儼然成為北方第一大港。

此時登州已經有三條航海線路:

一條從登州出發,經渤海、平壤郡、熊津郡、新羅郡然後至倭郡。

第二條則是登州出發至琉球。這條線路,主要為勳貴們開發琉球服務。

最後一條則是登州經楚州、揚州,然後至南方諸港。這條航線同京杭大運河一樣,專門促進南北貨物運輸。

此次迎接儀式,高季輔被任命為朝廷的代表人物。

他真沒想到,這載入史冊之事,自己也能沾上光。

因而高季輔對此很重視,叮囑登州以及河北道、河南道官府,必須將此等大事,記錄在冊。

登州得益於航行的起終點,王博讓鐵道部專門修條鐵路,將登州聯通到東西大動脈上。

這也讓登州,二十年間,成為大唐最大的港口。這種狀況直到華亭、廣州等地聯通火車後,才發生改變。

高速發展的登州港,已經大變模樣,有點二三十年代廣州港的架勢。

海港邊兩百米,全部被水泥或者青石板硬化。兩百米外,聳立著一排三四層樓高的屋舍。這些屋舍中,三分之一為大理石結構。

如果在港口逗留兩天,都會明白這種大理石結構的房子,不是皇室產業,便是王博大帝的產業。

挨著海邊,同樣修建四四方方的兩層建築。靠海一麵隻有一層,麵相廣場一麵,則是兩層結構。

建築上麵刻著幾個大字:大唐第一交易所。

站在交易所二樓,透過琉璃窗,一眼望過去,到處都是滑輪組與棧道,更多的則是各式各樣貨船。

高季輔有些感慨,大唐真變得不一樣。這種變化,讓人有種跟不上時代的感覺。

其實最讓高季輔感慨的並不是這,而是大唐第一海關。

作為新增的機構,這個機構真的是日進鬥金。

廣場上人聲鼎沸,車水馬龍,這種繁華看得高季輔如癡如醉。

當初聖上要在海邊,建兩百米寬的廣場,所有人都覺得聖上飄了。

現在看來,聖上的眼光,實在是太超前。即便是兩百米廣場,光停歇的四輪馬車,都已經占用了一大半。

這也讓港口產生很多新的行業,像什麼廣場維護員、力夫、車夫、清潔員等等。

不僅著,當初對登州擴建時,聖上要求建設十裏長的港口碼頭。

對外招資時,所有人不看好,最後聖上決定自掏腰,堅持將這港口建設成十裏長。

現在看來,聖上眼光真是恐怖如斯!

通過朝廷抵報,高季輔聽說聖上讓研究所在研究鐵甲船,用蒸汽機驅動。

高季輔相信,當鐵甲船研究成功,大唐在聖上帶領下,恐怕連大海都能征服!

“大人,我們收到虯髯客的飛鴿傳書,還一個時辰他們就會抵達登州。”

高季輔有些感慨,這飛鴿真是個好東西。隻是他們的飛鴿,應該是在廣州,或者是華亭的時候捎上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