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這塊,王博一直進行著大量的補貼。孩童從五歲起,開始接受為期十年的義務教育。
朝廷第一次,將大唐普通話,通過告示方式,定為官方用語。
拚音與字典出現,讓大唐人識字率,提高不少。
免費的教育,讓讀書不再成為勳貴,以及有錢人的專屬。
剛開始很多勳貴們不理解,聖上為何會這樣做。當王博借著醉酒,將心裏打算說出來後,勳貴們對王博更加佩服得五體投地。
勳貴已經成為上層建築,掌管了大量資源,如果連讀書人都怕,幹脆回去奶孩子。
更何況,王莊書院寒門子弟的名額,一直都被王博控製得死死,隻有三成左右。
王博心裏很清楚,他的基本盤就是勳貴。因此勳貴與普通百姓間的平衡,這個度王博必須得把控好。
這十年間,大唐對提高人口方麵,采取的獎勵措施,讓製定決策的朝中大臣,都看得咋舌。
所有大唐戶籍的百姓,隻要新生一個嬰兒,成活到六歲以後,就可以分配十畝地,無論男女。
這六年間,國家會為新生的嬰兒提供營養補助,像什麼牛奶、紅糖、肉食等。
為防止有人貪腐,朝廷製定了嚴苛的製度,來保證這一政策的實施。
同時國家對六十歲以上的老人,進行返聘,專門監督此事。
當然他們的報酬,就是國家保障他們的養老。
隨著這些政策刺激,十年間大唐人口迎來爆發式增長。
為防止日後新增的人口,沒有足夠多的土地,王博調集三百萬奴隸,對兩湖進行開發。
兩湖之地,水網密布,用奴隸將水利修好後,可為大唐添加不少的水田與耕地。
之所以如此,因為王博力排眾議,對大唐各地人口密度,有著詳細的規劃。
除了幾座工業州縣,凡農業為主的州縣,人口密度達到後,必須進行移民。
而大鐵路的出現,讓移民變得不再那麼困難。更主要朝廷對移民政策,做到了公平與公正。
移民與人口是緊密相連,這十年來,大唐對移民這塊,成效顯著的地方有三處,一是東北,一處是天竺,最後就是玄城。
東北原本是高句麗地盤,從事礦產、修路工作的高句麗、百濟奴隸,居然有上百萬人,熬了過來。
大唐也兌現了承諾,將他們納入大唐戶籍。其中五分之一安排在東北,五分之一安排在西域,五分之一安排在嶺南,五分之一安排在劍南道,最後一部分安排在玄成與明珠城。
東北這塊,隨著大唐關中,成都平原等地大量移民,讓整個東北變成塞外江南。
玄城儼然成為大唐,在歐洲最大的大本營。十年前派過去的士卒,幾乎沒幾個願意再回大唐。
一是待這裏習慣了,另一個幾乎每人分到兩個女人做老婆。
畢竟為大唐開拓疆域,朝廷對士卒們優待有加。分給他們的女人,可不是什麼歪瓜裂棗,一個個十分周正。
還一個原因,他們在這裏已經有了後代,加上火車聯通,回大唐也變得容易許多。
這也使得整個西歐,大唐民眾的數量,達到百萬之眾。
即便如此,王博規劃中,要繼續不停往西歐移民,直到人口達到千萬之眾後,才停止。
當然這個政策,對天竺也是同樣操作。按照王博的估量,想達到這樣結果,理想點的話需要四十年。
軍事方麵,隨著年紀大的將領讓賢,年輕將領們開始嶄露頭角。
火藥以及熱氣球的出現,讓戰爭變得不一樣,個人的勇武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要。
說起來現在大唐大戰的方式,非常簡單粗暴,就是直接橫推過去。
啃不動的玩意,用熱氣球,一頓手榴彈下去,還有什麼攻不下來。
十年來,不僅吐蕃被滅國,中南半島上所有國家,也都被大唐輕易給滅掉。
亞洲隻剩個大食帝國,還在瑟瑟發抖。歐洲南部,倒有不少地方沒有攻占下來。
王博之所以緩下步伐,因為大唐現在所控製的麵積,實在是太廣袤。
必須用上十年的時間,將它們消化掉,否則會與元朝,一模一樣。
此時大唐,隨著國內火車聯通愈發緊密,大唐內地隻駐紮三十萬軍隊。
當然預備役,以及退伍軍人有百萬之眾。其它的兩百萬軍隊,全部駐紮在新占領的領土。
中南半島三十萬,西伯利亞二十萬,天竺五十萬,歐洲一百萬。
剛開始朝中大臣們不理解,大唐幾乎將整個亞歐版圖,都攻占下來,為何還在歐洲陳兵百萬。
一些老臣們,辟如魏征之流,認為是為了控製歐洲。
不過閑聊中,聽聞王博大帝的雄心,這些老臣們都有些汗顏。
大唐帝國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您提供大神是城城啊的盛唐從抓到觀音婢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