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天的努力,頭一天到傍晚五百份報紙就銷售一空,
在白天中午大概報紙的銷量已經賣出大半後,隔天印製的報紙就多增加了一倍,不過後麵幾天就不再多印,畢竟信息會複製傳播,別人可以看其他人的舊報紙,再買新報紙就不一定了,
許多人對於看報得消息這個方式還很新奇,唯一吐槽的就是這報紙質量實在太差,這紙張看著也就比草紙好一丟丟,印的墨跡都有擴印的現象,墨水也是氣味難聞。
做生意要壓縮成本,既然隻是傳遞信息的載體,這紙張就不需要用太好的,這還是許恒考量了很多紙張才選取出來的,不至於太貴,質量也不太差,是性價比最合適的紙張。
這報紙除了時政,文章,科普之類的內容,許恒還設立了一個有獎競猜的問題,提高讀者的參與度。
這個問題是詢問距離京城最近的望京山,這山有多高,隻要寫一篇關於如何得出這望京山高度的文章就行。
參與者除了寫文章外,還需要把京報最後一頁右下角的戳印剪下來一塊寄到通政司即可,一經采納,發放五兩銀子的獎勵。
望京山是距離京城最近的山,登上山頂可以眺望整個京城,而且從城門出去一直往北走百裏遠就可以到達山腳,京城的百姓時不時都會去望京山轉一轉。
許恒設立這個問題,一是讓讀者參與談論,這樣更能激發大家讀報的熱情,二也有讓人多能從科學的角度思考問題。
別說這個問題還真是這期報紙的重點談論,有人對於這個問題嗤之以鼻,這出的什麼天方夜譚的問題,問山有多高,這山怎麼算,難倒拿著尺子量去,還不如問太陽有多大呢。
當然也有人真的思考這個問題該怎麼回答,有實心眼的真特意跑了一趟望京山,來實地調研這山具體有多高。
等開始刊登第二期前,這寄過來的信件有數十封,這現在歸為京報編輯的一些翰林,最近都是加班讀信。
這最近翰林院雖然工作量變大了,因為有額外的補貼,沒有人有抱怨,尤其第一期刊登了文章的翰林都收到了稿費,不算太多,不過貼補家用足夠了,這讓許多人看到了希望。
關於望京山的問題許恒沒有定死答案,
雖然通過一些數學嚐試,許恒能推斷出望京山的高度,可是這次刊登的文章也許答案不一定對,隻要寫的言之有物就可以了。
當然那種一看就是瞎寫,類似浪漫主義的猜測高約百丈的文章,肯定是不接受的。
第二期關於這個問題,許恒選擇了一個很有實踐意義的文章,這個作者特地去爬了一趟望京山,根據自己攀爬的速度來計算望京山的高度,因為爬山很耗費體力,後麵爬的過程速度會下降。
此人還特別嚴謹的避免這個問題的影響,特意爬固定的一段時間就休息,體力恢複後繼續爬固定的時間,最後計算得出自己爬了多高。
這樣計算肯定是沒有考慮坡度這個問題,數據肯定不算準確,許恒還是決定刊登,因為這人嚴謹的實踐態度,而且這個問題是讓別人談論,有錯誤肯定會有人提出,更能引發探討。
下一期就可以刊登反駁這個觀點的文章,這不報紙的銷量就起來了,當然這文章的末尾都要強調,文章內容是筆者自己的想法,不代表京報觀點。
。您提供大神愛吃椒鹽豆粽的丁凱的我靠科舉實現人生逆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