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子第二次將自行車放到了墨技展之中,可見墨家子對此墨技是何等的重視。
“不錯!經過墨家子弟三年的鑽研,終於讓自行車技術臻至完美,而且實現了量產。”墨頓拍了拍自己身邊熟悉的二八大杠,一臉傲然道。
“原本笨重的輪轂被最先進的的鋼製輻條取代,這些輻條纖若細繩,然而它確實和渭水大橋的鋼索同一材質,乃是墨家最先進的第三代鋼材所致。”墨頓推著手中的二八大杠走著,車輪的輻條轉動,猶如空心一般。
“此自行車重近五十斤,載重可達四百斤,足以承載兩個成年人,一個成年人騎著自行車載重五十斤的貨物,半個時辰可達三十裏,百裏地僅耗一碗幹飯,”墨頓介紹自行車的性能,忽然想起後世關於自行車的笑話,不由戲謔道:“這條件,還要什麼馬呀!”
墨頓雖然說得是玩笑話,但是在場眾人無一不點了點頭,要知道一匹馬昂貴不說,還極為精貴,需要喂養精飼料,一匹馬比兩個成年人吃的還多,對於普通人來說,可是一個極為沉重的負擔。
而墨家子介紹的自行車,用途和馬匹極為相似,然而卻不用喂養,反正人就是騎馬也得吃飯,還不如自己吃上幹飯蹬自行車呢?
“在此,墨某要向西市的同行說聲抱歉了,自行車一出,馬匹的價格定然大降,諸位若是虧損了,可以前來找墨家,墨某優先給你代理自行車的優惠。”墨頓此言一出,原本愁眉苦臉的西市商戶這才喜出望外,馬匹的生意不好幹,價格昂貴銷量少不說,每天的喂養都是巨大的消耗,而墨家村的自行車業務前景廣闊,而且根本不用喂養,可比賣馬有前途多了。
而台下的公輸浩更是兩眼放光,不由興奮道:“自行車乃是死物,可不比馬有靈性,而且價格不菲,最需重視防盜,孩兒已經有了靈感,定然可以在最短的時間造出適合自行車的鎖具。”
刹那間,眾人不禁對公輸浩側目想看,誰也沒有想到如此短的時間內,公輸浩竟然根據墨家子的自行車,又設計出一套新鎖具。
鄧陵氏一脈不由沉默,他原本一個個都自命不凡,可是卻沒有絲毫的墨技在身,而公輸浩在他們麵前親自悟出新的墨技,更是對他們有極大地刺激。
“鄧陵氏一脈不是恨未生在北方麼?自行車已經現世三年,未見爾等有絲毫的寸進,別說你們私底下未研究過自行車。”祖名君冷哼道。
頓時肖登奎臉頰燒紅,其他鄧陵氏一脈子弟也臉色難堪,的確作為墨家三脈,自行車他們私底下早有研究,無一人有收獲,哪怕是他們的師父楊思齊也認為墨家子所造的自行車乃是極限了,根本無法再繼續改進了。
然而誰知道竟然將用來造渭水大橋的鋼料,來製造自行車,簡直是殺雞焉用牛刀。
不,此自行車堪比馬匹,稱之為鐵馬也不為過,於國於民皆有大用,這麼一想恐怕有寶刀配英雄的感覺了。
“墨家子不過是占了先機而已。”肖登奎心中嘴硬道。
在他看來,墨家子之所以在自行車上成功,乃是利用了墨家村先進材料的優勢而已,如果沒有墨家村鋼鐵上的積累,自行車根本不可能成功。
“墨技的靈感來源乃是衣食住行用,壓麵條機乃是食,自行車乃是行,而為首最為重要的則衣。”墨頓朗聲道。
眾人頓時恍然,頓時明了墨頓的下一個墨技定然和衣有關,刹那間,眾人想到了最近幾年在長安城出現的新的衣料,棉。
自從數年前,棉花被墨家村推廣之後,棉花在大唐廣泛種植,尤其是在鬆江府更是興盛,而且鬆江府乃是織造棉花的中心,每年從這裏流出大量物美價廉的麵料,價格比絲綢便宜,還要比麻布保暖,立即成為大唐百姓最為歡迎的麵料。
“此乃紡花機!此乃織布機!”
隨著墨家子一個個介紹這些機械的作用,普通百姓聽的索然無味,然而在場的大多都是工匠,卻一個個都聽得津津有味。
而鄧陵氏一脈不由傲然,墨家子離開江南之後,鄧陵氏一脈接替了墨家村在江南的地位,可是集結鄧陵氏一脈的子弟,為鬆江府改造了紡花機和織布機,效果更勝墨家村的機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