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西南戰雲再起(1 / 2)

索降訓練和駕駛員訓練,是同步進行的。

但這真要是到了,去西南作戰的時候。

特戰營這邊還是,必須得從晁隊長的直升機中隊調人。

就特戰營這些“二把刀”駕駛員,平原作戰還湊合。

真要是到了西南高原,那還是算了吧!

有人敢開也得有人敢坐,就是劉文自己也不敢保證。

在西南的那種複雜的環境下,能夠安全駕駛直升機。

這幾天整個特戰營,全部作戰部隊人員,都拉到了東靈山附近。

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直升機索降訓練。

索降;一般指武裝人員從懸停在低空的直升機上。

通過一根軟繩,滑到地麵上的著陸方式。

如若把軟繩換成繩梯,也可以稱之為梯降。

索降的方式,最早由毛熊那邊發明。

索降或梯降都能夠快速,並且精確得投送兵力。

可以減少直升機的起降時間,降低直升機的潛在風險。

直升機也不用考慮地麵的狀況,無論是什麼地形,什麼坡度,都能實現兵力的快速投送。

甚至於在水麵上,也能進行索降。

因此它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

一般還是指特種作戰的一種方式,從居民樓或其他建築物的高處向低處活動。

進行偵察或者通過窗戶強行進入屋內,進行作戰或者解救人質。

常見方式包括定點索降,背繩索降,飛身索降和倒立索降等。

在不同實戰環境中,索降高度、索降位置、地麵情況也都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

由於直升機在飛行過程中,容易搖晃。

而且發動機噪聲,和從耳邊呼嘯而過的風聲。

這都會對索降人員的心理素質,造成一定的幹擾。

因此參與索降的隊員,還要和飛行員、指揮員形成默契,克服心理因素。

這樣才能確保動作不會變形,順利完成複雜的直升機索降。

當直升機在空中懸停時,特戰隊員們從狹小的機艙內,利用專用繩索降落至地麵。

經過前期的重複的準備和訓練,每一位特戰隊員都能幹脆利索地,從約30米左右的高空下滑到地麵。

並立即進入作戰模式,平均每人用時不到5秒。

針對西南邊境的地形地貌,特戰營隻好選擇。

整個京城最高的地點~門頭溝東靈山。

門頭溝的東靈山,主峰海拔2303米。

是整個京城的最高峰,被譽為京西的“珠穆朗瑪”。

而且此時這裏還未經開發,森林植被茂密。

因此在這裏進行模擬環境訓練,也最合適不過了。

這天劉文和晁隊長,分別駕駛兩架米8。

對東靈山的假想目標,進行立體突擊、快速滲透等作戰能力訓練。

兩架直升機穩穩懸停在,距離地麵20餘米處。

機艙內特戰隊員,互相檢查武器裝備穿戴。

機降分隊長確認完準備情況後,隊員們依次準備機降。

“開艙門!”一聲令下。

6條繩索從3個艙門拋下,特戰隊員依次抓繩、轉身、跳離飛機。

順著6條繩索,快速滑降,十幾名隊員安全到達地麵。

實現了複雜環境下“三門六路”機降,總結出了拋繩快、離機快、下滑快的“三快”訓練法。

在這之後特戰營,又這樣搭配直升機,訓練了其他的科目。

時間過得很快,西南的局勢也越來越緊張。

現在國人也已經,從廣播和報紙上。

多少都知道了一點,西南邊境發生的事。

其實自從我軍取得,西南平叛的勝利後。

阿三政府就公開,向我國提出要求。

妄想將東段9萬平方公裏,和西段3.2萬平方公裏的我國領土,劃歸給他們。

在其無理要求,遭到我國政府拒絕後。

隨後阿三便推行“前進政策”,繼續蠶食我國領土。

自59年8月和10月起,阿三軍隊就在雙方邊界東段。

和西段就製造了朗久、空喀山口事件。

打死打傷我國,邊防部隊官兵多人。

阿三政府在策動,與支持的西南農奴主叛亂遭到失敗。